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区域发展“短板”不断补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11:27  南方日报

  汕尾“砍尾”,给人启示良多。

  最为深刻的有两条:其一,汕尾抓住珠三角转型升级和珠三角都市圈加速成形、辐射力增强之良机,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年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再次以生动的实践印证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这场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战略判断的前瞻性。其二,曾被扣以“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帽子的汕尾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早“砍尾”,证明了“思路决定出路,干劲决定后劲”,一个地方一旦找对了发展路子,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改变落后面貌只需几年时间。

  汕尾“砍尾”的经验对东西北兄弟地市富有启迪意义,汕尾“砍尾”的事件本身也将对我省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汪洋书记在听取汕尾的工作汇报后所说的那样:“汕尾实现‘砍尾’,有的地方就会成为新的‘尾巴’,他们就会产生加快发展、全力‘砍尾’的压力,推动各地比学赶超、争相‘砍尾’,从而形成相互叫板、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汪洋书记这一洞见,正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所反复论证的客观规律。2002年以来,在珠三角对外辐射力增强和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支持山区加速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累积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广东山区驶入发展快车道。自2004年起,清远市GDP等数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全省“六连冠”,经济总量在广东的排位从18位跃升至11位;而河源市也同步发力,GDP增速连拿几个亚军,经济总量排位从“后无追兵”变成“后有追兵”。以清远和河源的经济赶超为代表,山区板块迅速隆升,大有把全省经济发展的最短板甩到太平洋之气概。

  山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给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更好的东西两翼很大的压力。以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加快粤东发展工作会议为起点,粤东干部群众奋起直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GDP增速从总体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迅速跃升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新台阶。2009年,粤东地区发展加快,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而在粤东这一轮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汕尾和揭阳是其急先锋。

  2009年汕尾成功砍掉人均GDP、财政收入等几条“尾巴”,GDP总量从2008年占全省0.91%上升到去年的1.01%,正是在粤东加速发展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当前,山区和粤东已经发力,而石化、钢铁等一批特大型项目即将落户粤西地区,则让我们对粤西的全面登台亮相充满了期待。

  21世纪前十年,珠三角一马当先,东西北地区你追我赶,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重写。而在各区域特别是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竞逐赛中,广东区域发展的“短板”在不断补长,区域发展更为协调。2000年,GDP总量全省排名最后的地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0.81%,2006年,全省GDP的“尾巴”换岗,但其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提升到了0.87%,2009年进一步提升至0.89%。虽然9年之间全省“最短板”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只是提高了万分之八,但从上世纪后二十年的区域差距越来越大转变为区域差距开始缩小,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初步完成了“砍尾行动”的汕尾市没有躺在2009年的成绩单上沾沾自喜,而是在虎年新春前就已经全面部署了2010年“冲上去”的各项工作,春节期间更是由主政者率全体干部一道“带着课题过大年”,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迎头赶上的良好势头。成功“砍尾”之后的汕尾人气势逼人,打响了全省新一轮区域竞逐赛的发令枪。相信经过新一轮的赛跑,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将越补越长,最终走上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邓红辉胡键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