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忙年:吃糖瓜、贴吊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11:27  南方日报

  

忙年:吃糖瓜、贴吊钱
天津特色小吃“茶汤”,装盛的壶叫“龙嘴大铜壶”。南方日报记者赵杨摄
忙年:吃糖瓜、贴吊钱
天津古文化街年味十足。南方日报记者赵杨摄

  “(农历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友,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是天津为迎接正月新年所作的一系列准备,俗称“忙年”。

  天津“忙年”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腌腊八醋。腊八粥有点类似于八宝粥,而腊八醋,就是把一定量的蒜剥去皮,放到一个大罐子里,里面再装满醋,密封起盖子,等到大年三十吃饺子的时候启封。那时候醋里的蒜会变成绿色,醋里也混上了蒜味,一边沾着醋吃饺子,一边吃蒜,味道非常好,可以说这是迎接春节的前奏。

  过了腊八,大家就开始了“忙年”,上街置办年货,买的东西除了新衣服、生活用品以外,还有花、年画、吊钱,这3个比较具有天津特色。年画以最富盛名的“杨柳青年画”为代表,画的多是大胖小子抱着大鲤鱼、拖着聚宝盆前来献宝、献子。有的年画则以故事为主,有描写正月初一包饺子、拜年场景的,有描写三国演义故事的等等。至于吊钱,就更有特色了,北方的省市除了天津、山东以外没有哪个地方过年贴吊钱的。吊钱,有点像窗花,但又不一样,它是贴在门楣上镂有图案和文字的刻纸,文字一般会写“四季平安”、“日进斗金”、“年年有余”等等吉祥话,在腊月二十九的时候贴在门、窗上。

  真正开始进入“年”,还是要从腊月二十三算起,这一天在天津被称为“小年”。我们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叫“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糖瓜是一种很黏的糖,像小西瓜的样子,嚼在嘴里,牙总是被粘住,张不开嘴。灶王爷是个老头,他不高高在上,也不用设立庙坛,蜗居于寻常百姓家的灶台,也就是锅台的一侧,与这一家人同吃同住,是“一家之主”,据说他的职责是“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平安;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腊月二十三就是灶王爷即将“离任”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子,于是大家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说好话。

  之后的腊月二十四一直到二十九,一家人就一项一项地完成“作业”。到了腊月三十,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然吃饭前的鞭炮是不能少的。吃完饭,一边包饺子,一边看央视的春节晚会,饺子包好了就开始打牌。当正月初一零时的钟声敲响时,全家要一起出动,放鞭炮、放烟花。欢庆之后,要回来吃饺子,“饺子饺子,交在子时”。吃完饺子,大家继续打牌、聊天,一晚上不许睡觉,称之为“守岁”。

  三十之后是初一,初一在天津意味着“大拜年”。这一天,即使你通宵没有睡觉,也要出去拜年拜一天,看望亲戚长辈、同事好友;初二在天津是“姑爷节”,这也是天津独有的,这一天夫妇两个要带着孩子一起去“老岳父”(天津叫“老丈人”)家拜年,由于女婿在天津又叫“姑爷”,所以这天被称为“姑爷节”。初三、初四继续拜年,到了初五这天,谁也不许拜年了,这天叫“破五”,家家户户要剁白菜、调馅、包饺子。据说,剁白菜其实是在剁经常给自己使坏的“小人”;捏饺子,其实是在捏那“小人”的嘴,让他来年少造谣生事。

  ■名词解释

  糖瓜:一种很黏的糖。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即将“离任”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子,于是大家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说好话。

  吊钱:镂有吉祥图案和文字的刻纸,腊月二十九的时候贴在门窗上,北方省市中天津、山东独有。

  姑爷节:年初二夫妇两个要带着孩子一起去老丈人家拜年,由于女婿在天津又叫“姑爷”,所以这天被称为“姑爷节”。

  南方日报记者赵杨发自天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