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柱焕:广州城里意见最多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13: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林翎

  总投资近36亿元的“和谐号”检修基地,自去年底起至今一直处于火热的建设中。而这一庞大的基地落户广州花都区狮岭镇,与广州市荣誉市民黄柱焕不无关系。

  去年4月,黄柱焕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建议,广东是中国未来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铁、城际轨道、高铁等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是广东境内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机车制造及修理厂,武广线开通在即,建议有关部门在花都一带尽早开建机车基地,否则,今后广东轨道交通就会像只“跛脚鸭”,寸步难行。

  黄柱焕没想到,自己那份不到800字的建议,在8个月后成为了现实,铁道部、广东省政府和南车集团共同出资兴建“和谐号”检修基地,今年底建成。届时基地不仅能年检修500台机车,每年还能制造200台机车。

  黄柱焕,美国华侨,房地产公司老板,2000年当选广州市荣誉市民,喜欢不平则鸣,人称“建议大王”。他每月都向省、市政府提出建议,少则一条多则几条。有官员调侃说,他是“广州市意见最多的人”。

  “有人说你经常‘不务正业’,老爱跟政府提建议,有时候搞得有关部门很狼狈,是什么原因让你操了那么多‘闲心’?”记者见到黄柱焕开门见山就问。

  这位高大威猛、有点憨厚的“建议大王”笑笑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只求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既然政府选我为广州市荣誉市民,我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第一份建议“吓倒”市侨办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柱焕从美国回广州投资创业,2000年当选广州市荣誉市民。一段时间里,他觉得对此荣誉受之有愧,但“毕竟是政府给的荣誉,总觉得要为政府出点力,才能心安理得”。2006年底,听闻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会,黄柱焕意识到,为政府出谋划策的时机来了。

  黄柱焕告诉记者,他回广州也有好几年了,但是对广州无时无刻的塞车始终无法适应。之前他长期住在美国洛杉矶,那里的汽车拥有量不亚于广州,但很少塞车,从家到办公室约60公里,40多分钟就能到达;回到广州,住在天河区,工作在花都,相距40多公里,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少则3个小时,多则4个小时。

  为此,他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广州市的交通要道,寻找问题所在,一番日晒雨淋后,他发现拥堵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出了问题。于是,他向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写了他的第一份建议:货车进入市区必须限定时间、限定路段,市区狭窄路段可以考虑只准小型车行驶,大力打击野鸡车,提高公交运营质量……

  黄柱焕说,自己的第一份建议竟然“吓倒”了委托转交的广州市侨办的工作人员,因为之前还没有华侨通过侨办这条渠道向市长提建议的。为此,市侨办领导专门开会研究,几经商议决定支持,并在“建议”书上加盖了侨办公章,派专人送给了市长。

  张广宁对建议很重视,当天即批转建委、交通整治办、交警等部门认真处理,并让侨办的同志转告黄柱焕,感谢他对广州市交通的关心。最让黄柱焕高兴的是,他的一些建议并没有成为领导的耳边风,而是一条条付诸实施,比如市区交通要道限行货车、严打野鸡车等。从此,黄柱焕写建议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初,黄柱焕一口气向张广宁市长呈送了五六篇建议,包括《把珠江打造成“水上地铁”的建议》、《广州开展机械人教育教学研发的建议》,均得到张广宁的高度重视,并促成了广州水巴的开通。他的同事说,写建议书俨然成了黄柱焕的首要工作,家里人也说,黄柱焕在家的时间明显减少,逛街体察民情成了这个大男人一大爱好。

  为治污赤脚“步行”石井河

  在黄柱焕的办公室,最显眼的就是书柜里写着“建议书”的文件盒,共63盒。黄柱焕说,每一个资料盒里都装着一份建议、相关资料和各部门的回复。

  记者细看了一下,这63份建议,最早的一份是2006年12月29日写的《改善广州市区交通状况的建议》,最近的一份是《关于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电厂选址问题的建议》。建议反映的大部分是民生问题,交通、市政建设、旧房改造、社会治安、加装电梯、环卫甚至连汶川地震灾民安置等,林林总总。

  “那么多的建议,涉及的领域又那么广,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如何才能让你的建议不是空谈?”记者不解地问。黄柱焕说,其实他也不是“孙悟空”,这些问题都是他平时走街串巷中发现的,不少建议则是与市民闲聊中得来的。

  黄柱焕说,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到街上闲逛,一逛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半天。2008年12月,黄柱焕从《羊城晚报》报道中得知广州市要整治石井河,他便多次去石井河察看,并与沿河村民细聊,为了解污水走向,他甚至赤脚下到臭水沟中。黄柱焕不仅细查石井河,还到广州市十多条河涌考察了一遍,甚至自费跑到香港、澳门考察人家的小河涌是如何治理的。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他胸有成竹地向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提交了两份关于河涌污染治理的建议。

  他在建议书中写到,河涌治污工程,无需征地拆迁,只需在河堤内开挖截污渠箱,将污水引入截污渠箱,然后送往排污管网入污水厂进行处理。至于有一部分河堤不能建截污渠箱的,也可在岸边的河边下铺设截污管道,拦截污水。

  朱小丹看到黄柱焕的建议后,高度重视,当即批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很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来函表示,黄柱焕的河涌治理建议很有建设性,也符合广州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并透露经专家论证,准备采用渠箱式截污。

  在广东“高官”更愿听诤言

  黄柱焕告诉记者,三年来,他向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交的建议,回复率接近70%,付诸实施的也有30%。他说:“广州的高官比想象中更加开明、务实,而且官职越大越没架子,回复越快。”

  在黄柱焕的众多建议中,最让他难忘的恐怕就是“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了。2009年2月6日,他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等领导建议,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必须协调管理,将各自为政的珠三角9市同城化,统一领导,减少内耗,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共谋发展,成立珠三角行政服务中心,共同协调珠三角城乡规划、环保、水利、交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年票互认等。

  他的建议送到省委省政府后,受到高度重视。广东省委常委胡泽君、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分别让秘书致电黄柱焕,表示省委省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不久,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还发来亲笔信说,黄柱焕的建议极具前瞻性,考虑也很细致,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据悉,黄柱焕的建议发出后一个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就专门成立了落实《纲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黄柱焕说,之前在美国也提过不少建议,不少是石沉大海的,在广东、广州竟然有如此高的回复率,是他始料不及的。他认为,广州的民主化进程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今后广州大有希望。

  对于今后,黄柱焕说,只要腿还跑得动,脑袋还能思考,就会一直建议下去。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