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泰和广东仔”新春创业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13: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薇

  “泰和广东仔”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群体。虎年到来,记者前往江西泰和过年,切身体会到了这里突出的广东移民文化特征。

  2009年4月18日,江西省乃至全国第一家县级广东商会———江西省泰和广东商会成立。彼时,商会会长杨林斯自豪地告诉记者,虎年新年后,商会将大手笔投资10亿元,在泰和县工业园内创建广东产业园。据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已有11万广东籍移民北迁泰和定居,占全县总人口的20.8%;泰和常年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创业人员超10万人;在泰和经商的广东移民超过5000人,2009年广东企业所贡献的税收占泰和的34%。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广东发展有成的泰和籍人士返乡创业,也成为泰和创业大潮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个仅有50余万人口的内地小县城,何以能吸引大量的粤商企业落户?

  广东老移民 江西打造“先进村”

  马市镇占村,不靠山、不依水,人均耕地只有0.9亩,却建设成了“江西省优美村庄”。如今,全村70%的家庭有自己的“产业”,每户都有创业的故事。2008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在考察后,充分肯定了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的成就。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却是广东移民打造的。

  大年初一,记者走进占村村,远远就看见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宽宽的水泥路从国道一直延伸到村中央。该村村委张书记得知记者是广东来的,格外热情。他告诉记者,占村村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广东棚”:村民几乎全是解放前“逃荒”来的广东农民,都住在简易的草棚中。“我们这群广东人,与现在在深圳东莞各地的菜农、打工者一样,更能吃苦,更愿付出!”张书记介绍,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只要能赚钱,哪怕再苦再累,从大棚蔬菜到特色农作物,从特色养殖到长途物流,从小买卖到跨境跨国贸易,这群广东人几乎都成了领潮人。

  去年成立的泰和广东商会会长杨林斯就出自该村。过去连衣食都无法自给的杨林斯,现在除拥有万亩经济林,还拥有包括酒店、养猪、农产品加工等企业,更成为该村村民创业带头人和主心骨。

  65岁的“鳖王”黄爵彬18岁就随父母从揭阳迁徒到占村村,曾历任两届村长,带领全村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92年,一次偶然机会,黄爵彬发现鳖鱼价格飞涨,而野生鳖鱼越来越少,于是果断投资鳖鱼人工养殖。“现在我的养鳖产业已形成了年可供8000斤纯正的中华鳖鱼,5万尾中华鳖种苗的超大规模,年产值超百万元!”黄爵彬告诉记者,现在他用仿生方法养殖的鳖鱼和野生的成长基本一样,他家的鳖鱼不仅全部供应沿海地区,还出口到国外呢。

  打工谢老板 赚到钱更取到“经”

  “现在的家乡与以前不一样了,简直就是‘海陆空’全方位了,所以投资应该是很有潜力的。”正月初二下午,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在广州经营多个停车场的谢国民开车返回泰和马市镇,准时出现在他投资的酒店前。除了拜年外,谢国民此次回家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布置酒店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这座六层楼高、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酒店是该镇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酒店,当天的客房早已预定一空。“乡下人也住得起酒店,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思议的。”谢国民告诉记者,国家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是当初他选择回乡镇投资酒店的重要原因。开放的投资政策和民用机场、京九高速、105国道、赣江水运等构成的“陆海空”交通网络,使得这个过去处处草棚屋的乡镇已完全变样了:近七成人家都住上了洋房,生活水平也向小康生活大跨进。

  毗邻广东的泰和县马市镇人口不足3万,改革开放之初,该镇近半的青年男女南下广东打工,谢国民就是其中一人。“我初到广东,什么工都做过。这么些年的打拼,除了积累了资本外,更重要的是有了丰富经验和先进的理念,这些正是我进军内地、再次创业的动力!”谢国民告诉记者,江西内地像他这样创业者中,很多都是在改革开放中的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成长起来的弄潮儿,这一大批生力军,正是内地经济再次启航的中坚力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