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懂”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14:59  新民晚报

  王蔚

  央视春晚遭遇各方口诛笔伐。但让人感到有趣的是,教育专家也来踏上一脚,直指编导不懂教育法。

  “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因背诵《百家姓》而被万众瞩目,此举无异在引导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并以此为荣,这既违背了教育规律更有悖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的素质教育。”“赵本山小品的核心内容是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上学。这个节目内容表现出编导对我国当下教育制度的完全无知。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资助困难学生上学的力度,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实施免费上学。国家保证每个考入公立学校的学生入学。这是教育政策的主流。”如此击中要害的批评,出自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之口,也是内行对外行的无情嘲讽。可问题是,连以节目审查之严格著称的央视,也成了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外行,这就多少有些令人惊讶了。

  反过来说,很多时候所谓的内行看问题,也不见得火眼金睛。比如,对于举国关注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教育界又给了多少正面回答呢?高校热衷抢生源,中小学热衷补课,名师越评越多,教辅书同样也越印越多,考题也越出越难、越怪。这些怪象其实与春晚向大众“推广”的“背书机器”互相呼应。内行对问题看走眼或干脆视而不见,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另有隐情,这就不是圈外人所能妄加揣测的了。

  又到新学期。如果把背《百家姓》、背圆周率树为榜样,如果把肆意超越国家教学大纲的自主招生看作是“不拘一格”,如果把理科班、重点班改头换面成“创新班”,如果把“减负”只看作开学时的时令口号,那么,我们离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的目标就会渐行渐远。

  “减负”喊了20年,难道我们回答“钱学森之问”,也要再等20年?

  [本栏目内容上海电台在11时30分《990报刊文选》(中波990、调频93.4)播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