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晒一晒过年小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2:35  扬子晚报

  我们是在城市中拼搏的普通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过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在年夜饭中重温亲情,在鞭炮声中重温童年。只有这七天最单纯、最快乐的生活,才能慰藉我们紧张的身心。来看看网友们在西祠“扬子晚饭团”上晒的过年故事吧,里面有没有你的影子呢?

  给财神爷送名片

  网友:草木菁华

  按照习俗,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这天应该早早地起床接财神。清晨六点钟,天还没亮,四处的鞭炮声就已经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我赶紧催老公起来放鞭炮,好给财神指路。偏偏他昨晚看球赛熬了个通宵,哼哼唧唧就是不肯起来。我心里那个气啊!平时懒点倒也罢了,可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一年的财运就要在今天讨个好彩头呢。

  快到中午的时候,老公才磨磨蹭蹭地起了床。此时,外面的鞭炮声已经稀了。他笑眯眯地把鞭炮拿出来,把自己的名片绑在上面,就要往外走。我好奇地问:“这是演的哪一出啊?”老公得意地说:“一大早就有那么多人放鞭炮,财神爷哪分得清谁跟谁啊。我送他一张名片,上面既有姓名、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座机号码、电子邮箱、QQ号、MSN,还有我的英文名,怎么着他也不会弄错了吧?”

  考验大丈夫

  网友:老烟树

  今年春节,我的同事、朋友一连三天来家里做客,每次都是妻子做饭做菜。妻子私下里对我很不满,抱怨都是因为我,她才疏远了朋友。所以,当妻子想请朋友们大年初六来家里“玩玩”,让我准备饭菜时,我诚惶诚恐,不敢说半个不字。

  进了厨房完全是高效率的工作:烧开水、杀鸡、切菜,手忙脚乱,妻子穿梭于客厅与厨房之间,与朋友谈天,对我“声援”:“好好干,这是头一次,不可马虎!”

  幸亏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任凭我在花色品种上大胆创新,可心里却很不踏实。还好,她们并不讲究。不知道是不是聊天吹牛得天花乱坠,食而不知其味。我白担了半天心!她们海阔天空地聊,都1点多了,关于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争论,还方兴未艾。

  终于,她们要走了,很慷慨地送给我几句感谢和表扬的留言。妻子拉着我的手进了屋,对我说,今天累不累呀?不累,我强打起精神笑着回答。嗯,好样的,下次我同事再来,还是由你当“大厨师”。

  “年味儿”的昨天和今天

  网友:桃李罗堂前

  “年味儿”,一种说法是指过年的气氛。对我来说,小时候的“年味儿”等于“咸味儿”加“烟火味儿”。每到过年,妈妈总会提前腌制腊肉、香肠、咸菜,萝卜条。窗边、院子的墙上、晾衣架上,挂的都是这些。几乎每顿都会有这些腌制品,但对于那个时代的我们来说,这真是难得的美味。一小块腊肉,一小节香肠,一小碟略带酸味的雪里蕻,足足可以让我扒拉下两海碗米饭。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怀念那时那种咸咸的过年味。自己家里已经不腌制了,也会习惯性地买一些回家,甚至我还坚持挂一些在窗边。因为我知道,挂起的不只是咸货,还是一种过年的情结,一份儿时的回忆。

  而“烟火味儿”则是因为一到过年,鞭炮总是少不了的,虽然和现在种类繁多的炮仗比起来,过去玩的鞭炮真是太“小儿科”了。谁有一小盒“掼炮”,那简直就是孩子群中的大富翁,大伙儿都会屁颠儿屁殿儿地跟着他,觍着脸皮磨上半天才能要到一颗玩玩。现在的年味儿呢,似乎已经渐渐演变成了饭桌上的酒精味儿,麻将桌上的香烟味儿了。

  过年回谁家?

  网友:半首歌

  今年是我结婚后的第一个新年,我们夫妻俩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如今独生子女夫妻越来越多,“去哪家过年”是80后小夫妇的烦心事,“年夜饭”无论去哪家吃都有些不妥。

  好在双方父母颇为开通,我父母让我在婆婆家吃年夜饭,而公公婆婆也主动表示,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一个看似棘手的问题,还没等我们为此发愁,就被两家老人的大度轻松“拿下”了。其实,孩子孝敬父母,不要光靠过年这几天,在父母面前露个面、塞点钱就完事了。撤掉“忙”这个借口,平日里就抽空多去两家转转,跟父母多掏掏心窝子,这才是老人家最需要的。

  这才像过年的样儿

  网友:David

  独自漂泊在南京已然八年,这次是工作后第一个春节,回家不再是“孩子”,更背负了一份“社会人”的色彩。

  以往大年三十一过,第二天该睡懒觉就睡懒觉,反正到时候被父母拖着去亲戚家吃饭。工作之后,方知七天的假期转瞬即过,再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肆意挥霍。和有些远地的亲戚感情不错,现在难得见面了,自然还是得主动上门跑跑。

  初三天一放晴,驱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久违的大阿姨家。大阿姨有六女一男,我童年在她家待过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表姐表哥都和我很熟。读大学后,就再也没有登门拜访过。现在她的儿女们各自组建了家庭,年底集中到大阿姨家过年,儿女们的汽车就停满了整个大院子,很是热闹。

  一住就是三天,单位的“召唤”已然到来,临别时还不由得感慨: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儿,明年再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