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恐归族年后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2:45  新京报

  当职场北漂们在春节归心似箭,享受团圆之时,却有这么一部分人,因为对春节回家充满了种种恐惧,被贴上了“恐归族”的标签。

  有人认为,“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但对“恐归族”来说,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有“恐归族”总结了“五大怕”:一怕饭局“车轮战”,太累;二怕春运压力大,太惧;三怕父母逼婚事,太窘;四怕往来人情债,太烦;五怕节后综合征,太愁。

  “恐归族”选择留守北京,或自告奋勇加班,让过年不回家的机会成本最大化;或一个人度过假期,体会那份安静和寂寞,又或和其他的留守北漂“拼年”,让异乡的大年三十同样热闹。归与不归,无奈还是时尚,个中滋味,只有每个留守在北京的“恐归族”心里才能体会。本报记者 许海玉

  虎年春节临近之时,网络又迅速蹿红一名词:“职场恐归族”。

  闯荡在京城,曾经是许多北漂一族引以为豪的梦想和坚持。可每到春节,回家便成了他们很多人心中的痛或怵,单身的窘境、事业的尴尬,使得他们不敢面对来自亲友关切的“围剿”,从恐归到不归,似乎成了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 恐归的春节

  1 “蹭过年”寂寞难耐

  ●于英英,27岁,文秘,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穆棱市穆陵镇人

  恐归原因:车票难买,路途艰辛,回乡花销多经济压力大

  来北京8年了,于英英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提起过年回家,于英英用“后怕”来形容。首先是买票难,于英英有过排了3个多小时队还没买到票的经历,与票贩子打交道一度成了惟一可行的买票方法。其次是路途辛苦:路上不敢喝水,因为厕所里站的都是人。乘务员没法清洁,气味难闻。有时为了混个座位,在餐车里好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桌子上,到时间就要买又贵又难吃的餐。第三是花费,于英英计算了一下,回家一趟最少在路上要搭上2000元,再加上给父母亲朋买的东西,算下来就是不小的一笔数字。结果,孝心和面子变成了压力,回家一趟几乎要花光她近一年攒下的钱呢,有时候还会负债。

  “去年回家后,因为劳累上火,起了满脸痘痘,今年实在不想再折腾了。”于是,于英英成了北京的留守一族。

  今年没到年三十,于英英就去超市“疯狂”购买了一堆爱吃的东西,打算过一个宅女的春节。

  大年三十,于英英在北京的朋友家度过,她用了“蹭过年”这个词。“虽然他们对我很热情,但是心里仍然很失落,毕竟不是自己家。” 和父母通电话时,于英英也是心里酸酸的,强忍住眼泪才没有掉下来。

  她说,外地人在北京不容易,去哪儿玩都需要钱,而同事要么回家过年了,要么有自己的家庭,不方便打扰,所以大多数时间她还是自己在家。睡到自然醒,一个人抱着零食看电视。虽然身体放松下来,但没过几天就开始觉得空虚无聊,窗外鞭炮声声,更让她觉得寂寥。问到下个春节的安排,于英英坚定地说:“恐就恐吧,还是要回家,拼了!”

  【留守签名】

  祝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少操点心,少遭点罪,少生点气,多快乐点,多幸福点。———于英英

  2 发帖召老乡“拼年”

  ●李波,32岁,广告公司市场总监,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

  恐归原因:恐惧会亲朋、赶场子,身心俱疲

  “一年到头忙活,最渴望的就是好好休息;每年春节放假回老家却比加班还累。还不如换个时间回去好好陪陪父母。”提起恐归的原因,李波一脸“官司”。

  在老家人的眼里,李波有点“异类”,年纪一把了,人长得不错,收入也不低,就是不结婚。这个话题成了每年走亲访友时的固定主题。而另一个主题则是喝酒,“喝少了没有诚意,喝多了丢人现眼。”过年的这两大主题让李波很头痛。而除了劝酒劝菜,李波感觉,和亲戚朋友还真没什么可说的。

  今年,李波提前做好了准备。1月底回了趟家,带回了礼物,也打好了招呼:过年不回家。父母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接着李波开始在网上发帖召集过年不回家的北漂“拼年”。

  李波今年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北京过年了,四年前,他也曾经在网上发过帖子召集“拼年”的朋友,当时应者寥寥,最后来自不同地方的七个人凑在了一起,感觉还是不太热闹。

  而今年,征集湖北老乡的帖子刚发出,就有不少人回应。很多临近省份的北漂也凑了过来。到了年三十,近四十人聚在了一起,虽然大部分人原本不认识,但因为乡情和同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大家很快熟络起来。一起放鞭炮、吃饭、唱通宵,初一又一起到雍和宫上香。这个年倒也过得热闹非凡。

  “少了那些繁文缛节,多了轻松自在。”李波说,“一年的工作本来已经很辛苦了,就不想再投入这场走亲访友的战斗中了。”在李波看来,和老乡们聚在一起不会寂寞,也能认识一些新朋友,比起老家的朋友,和这些朋友相聚更轻松,而且对于以后的工作生活,也说不定会有帮助。

  【留守签名】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事就不要太惦记啦!你们的健康也是我最大的福气。———李波

  3 恐归的春节很寂寞

  ●李亮,29岁,北京某IT企业软件检测员,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

  恐归原因:单身北漂,讨厌被比较,恐惧被唠叨

  “其实在外飘荡一年了,心里挺想家的,但一想到爸妈反复的唠叨,同学聚会时言辞微妙的攀比,我就很受不了。所以今年干脆不回去了。”李亮坦言,过年不想回家面对来自亲友的诸多压力。

  今年29岁的李亮被父母催婚好几年了,家乡那些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同学好友,有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他还是光棍一条。“那些亲朋好友就像事先约好了,一见到我就开始‘围剿’,有的要帮我介绍同在北京的女孩儿,有的对我表现出无比同情,还有的拿我调侃,说羡慕我是单身贵族,太假了。”李亮皱着眉头诉苦。他说,自己也很想带着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荣归故里,让父母满心欢喜,但现实不能如此也很无奈。

  北漂六年多了,除了2008年因为没买到火车票、大年初一才回老家,今年是李亮留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除夕夜,他和几个同在北京的哥们约在一家小饭馆喝了很多酒,然后一起回到蜗居的单间,围着一台21寸的电视看春晚,啤酒罐、瓜子壳、橘子皮散落一地。零点钟声敲响之前,他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没敢多说,老妈好像快哭了。”他淡淡地说,“我希望新年很多事情会有改观。”

  接下来的假日里,李亮索性变身宅男,“我不想出门,别人都拖家带口的,看着心里难受。”他坦言,恐归的春节其实很寂寞。

  而说起虎年计划,他眼睛一亮:“我不可能连年不回家过年,今年我一定要努力,明年此时争取结束单身状态,现在这种逃避的感觉太难受了。”

  【留守签名】

  我人在北京,但心里一直牵挂着爸爸妈妈,只是我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自己的未来。———李亮

  ■ 节后心态

  几天的春节假期一晃而过,今年没回家,和家人通话时,心里还是有点愧疚,也有点担心亲戚会说我忘本。明年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争取回去过年。

  ———陈涛,理财师

  很难得安静地过了一个年。看看书、健健身,思考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让一年来疲惫的身体得到调整。也有机会感受到北京节奏慢下来后的美。我打算正月十五再回家,错开人流的高峰期。

  ———Larry,媒体人

  过年不回家并非所愿。毕业三年,前两年总是对自己说,事业还没起步,可以安心回一趟家,可今年不行了,对父母的承诺全没有实现。虽然和几个没有回家的老乡聚在一起,但仍然感觉到这个年很凄凉,我们都喝醉了。酒醒之后只能告诉自己,再奋斗一年,希望明年荣归故里。

  ———莫红伟,网站销售人员

  ■ 留守分析

  “恐归”来源于期望

  ●曾海波,应用心理学博士,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讲师

  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工作的人,在经济、社会人际关系、思想等方面与出生地差异较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确定身份感,主要受大环境影响。北漂族努力融入当下环境,确立自我,受出生地影响会越来越弱。这种弱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不愿意回家过年,不愿与原来的社会关系网联系。

  以往春节回家是传统,现在对春节回家有新的看法。可以看书过年,旅游过年,休息过年,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人们在新环境中体验新方式,这是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表现。

  另一方面,“恐归”来源于期望,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期望,原来的社会脉络也有对自己的期望。这些会变成无形的压力。要清楚这种期待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与这种期待相处。思考这种期待是让自己变得更快乐和健康,还是不断侵蚀自我,忽视健康和亲情。家人期望的背后是希望自己幸福,如果为奔忙而忽视健康幸福,得不偿失。

  恐归族恐的是自己

  ●李春雨,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

  人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完美的孤独,另一种是残缺的美好。前一种特别适合所谓北漂“剩男剩女”的生存状态。他们在北京有一个自己比较理想的世界,通过多年的打拼,养成了自给、自立的习惯,在北京已经有了安全感甚至完美感,能把握自己的生活。而每当过年要回老家时,他们发现自己为了打拼事业而牺牲掉的那部分东西在老乡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惬意的工作状态、热闹的家庭氛围等,使得恐归族产生危机感。而出于人的趋利避害的心理,他们不敢面对这种危机感和失落感,情愿孤独地呆在自己可控的世界内。

  恐归族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很享受这种孤独感,虽然你牺牲了个人生活,但你得到了更多,比如机会、见识。如果这些收获是你想要的,你应该欣然接受现状。如果你发现自己想要的是其他东西,那就调整方向,重新出发,达到内心的平衡。

  恐归族恐的其实是自己,他们应该冷静思考,要能很好地面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益处和代价。

  ■ 留守建议

  过年不回家,差钱?不差钱?

  ●苑航,英才网联网站总编、资深媒体人

  也许有太多的背井离乡的职场“恐归族”会感叹:如果不是“千金难求一张票”、如果可以顺顺利利“衣锦还乡”,又有谁不想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呢?俗话说,“年好过,日子难熬”。对于年轻的职场人来说,也许一年的积蓄,在一个年关花费殆尽,在感叹收入低、年难过的同时,他们不得不谋划着新的过年方式,于是衍生出“拼年族”、“留守族”、“远游族”、“狂欢族”……

  目前过年不回家的“恐归族”主要分为两种:差钱和不差钱。以前者居多。如果因为“差钱”而顾及面子不回家过年,大可不必。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延续至今,任凭那些洋节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代替,“年”代表着亲情、团聚,诠释着无数游子无尽的乡愁与亲人的企盼。那么,此刻“钱”的因素在亲情中显得苍白无力,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平安安回家过年、团圆,而不是惦记孩子手里那点“过节费”。

  如果因为“不差钱”而成为“恐归族”,用另一种形式、另一种心境过年,这也可以看作是目前职场人的时尚。目前“恐归族”大多为80后,思想前卫,对传统的繁文缛节有抵触,不想回家“凑热闹”。既然如此,这些“恐归族”不妨利用春节长假好好休息,补充能量,抑制节后“节日综合征”。也可以成为“拼年族”,结交更多的职场人,排解职场压力。同时随着现代通讯的发达,与家人通电话、视频拜年,也可以减轻过年不回家的思念和遗憾。

  D02-D03版采写/本报记者 许海玉 郑晓钰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