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戏剧危在旦夕”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地方戏剧(曲)文化已出现断层、濒临消亡,这引起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戏剧表演艺术家、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的深思,在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将就地方戏剧(曲)文化保护问题向大会提出建议。日前,陈智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您长期从事戏剧文化工作,目前,地方戏剧(曲)文化发展的态势如何?

  陈智林:地方戏剧(曲)衰落比较严重,如果人大和政府不拿出切实可行的挽救与振兴措施,我国许多独有的地方戏剧(曲)文化危在旦夕。这不是危言耸听。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能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有260多种,而在此后的20年中消亡了100多种,这种消亡速度是惊人的。就拿川剧来说,近些年,川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剧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经费不足,传承发展举步维艰。

  记者:导致民间戏剧(曲)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陈智林:主要有以下几点: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剧团发展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戏剧自身艺术形式特点决定了改革受限,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传承中保护,而形式与内容的传承保护特性制约了创新发展和市场推广;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与以前大相径庭。

  记者:挽救与振兴地方戏剧(曲)的出路在哪?

  陈智林:目前没有现成的路子,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大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政府长期努力。建议国家尽快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各剧种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挽救政策;要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戏剧(曲)文化的自觉性;建立新型剧团管理机制,进一步激活艺术生产力;加大戏剧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大戏剧文化的宣传教育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