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陪护师”:须防边缘化

  新闻: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2月16日发布消息,注册心理陪护师正式获批。有人担心,这可能被一些“三陪小姐”改头换面提供“陪聊”服务所利用(据2月20日《新民晚报》)。

  网友江上吴歌王军荣:对于“陪聊”,公众想必并不陌生,某种程度上,自从有了“三陪”这一地下色情行当,“陪”这个字也基本算是被彻底糟蹋了。现在注册心理陪护师正式获批,是否成为“三陪小姐”的“新马甲”,是否会变相助长色情业,自然也就绝非杞人忧天。

  不过,公众也不必对此过于敏感,君不见,所谓“陪聊”职业正式获批,不过是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的“注册心理陪护师”新鲜出炉罢了。而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其实亟须获得排解与疏导,世界卫生组织在本世纪初对于“健康”的全新定义更是将心理健康囊括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更多的公众能够受益于心理咨询师的看护和关照的话,不仅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健康水准,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更是不无裨益。

  退一步说,即便“心理陪护师”这个职业可以简称为“陪聊”,也只不过是对其工作方式的一种形象的比喻罢了。要想获得注册心理陪护师的从业资格,必须通过400课时的专业学习与考核,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危机干预理论与技巧等。可见,这是一种新兴的正当职业。

  当然,对这一行业的执业行为,还是需要加强监管,如果只是收费,缺乏监管,可能存在被边缘化,甚至被色情化的危险,这一新的职业也可能因此而毁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