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3:53  中国青年报

  梁建春 本报记者 刘冰

  种植要撒种,灌溉要有渠。没水的地不可耕,不含有机物的地是荒地。

  但这些传统的农业概念,在膜下滴灌技术面前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水稻之所以称为水稻,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适合水田。但如今,它不仅能生长在旱地,而且越是沙化的土地越是有利于生长。

  传统种植水稻,农民最担心的是水田透气性差,水稻易烂根,而沙地透气性非常好,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肥料、水都可以通过膜下滴灌完成。

  传统的耕地概念在膜下滴灌冲击下,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大。

  上世纪90年代,84团经过土地开发增加了两个连队,耕地面积由8万亩增加到10万亩,经济总量增加了,可由此产生的水资源匮乏却困扰着团场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井,但随着河水季节性短缺的日益严重,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下水的开采也到了极限。

  “如果不是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得早,恐怕有部分耕地早就撂荒了。”84团副团长徐金河说。

  那些因缺水可能被撂荒的耕地,因为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而获得新生。同时,那些过去被视为无法开垦,无法耕种的沙化地、盐碱地,也因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而变成了宝贝。

  2006年,142团新垦荒地5.4万亩,次年上升到7万亩。在该团40万亩耕地中,就有20万亩是在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收复的弃耕地和新开垦的盐碱地。

  石河子是新疆最大的农业灌区,14个农业团场,300多万亩耕地,年平均用水14亿立方。如果按照传统的灌溉方式,没有18亿立方的水资源做保证,石河子将有1/6的土地被撂荒。

  在很多地方还沿用着传统灌溉方式,耗资巨大的“排碱渠”纵横交错,延绵数百公里把盐碱水直接排向各个沙漠地区,人为破坏着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但在石河子,“排碱渠”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膜下滴灌系统”不仅应用到棉花、小麦、玉米、水稻这些常规作物,而且在加工番茄、大豆、西甜瓜、甜菜、甘蔗、香蕉、烟草、线辣椒、洋葱、马铃薯等和葡萄、大枣、黄桃、樱桃、脐橙等果树栽培上获得成功,使用领域非常宽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特别重大。

  显然,“膜下滴灌系统”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节水。

  丰水的海南一年有两个月缺水,橡胶的割采期一年也就两三次,作为橡胶生产的主要产区,两个月的无雨季节,意味着革采次数的减少和影响产量。

  海南引进滴灌系统,并在橡胶树的灌溉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滴灌后,有效地调节了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割采次数可以增加两到三次。

  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的试验证明,滴灌系统不仅仅是解决“缺水”的问题,它对调节水土资源平衡、改变地区生态、缓解盐碱化灾害等效果更加明显。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吴磊解释,膜下滴灌是直接把水分灌入作物的根部,降低了湿润面积,减少了棵间蒸发,改变了作物的农田生态小气候,这是微观的现象。从宏观上讲,采用膜下滴灌,杜绝了大面积土壤浸泡,抑制了盐碱复返,节约的大量水资源,可以用来浇灌沙漠荒地,种草种树,彻底改变自然和农业的生态环境。

  位于石河子下游的145、147、149团等不少地方的人也发现,原来土壤次生盐渍化非常严重的地方,竟然变成了良田,而且,各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还在逐年增加。

  水利和农业专家对“膜下滴灌系统”的评价是:节水灌溉系统的成功推广,不仅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一种全新的农业现代化思路,而且使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有资料显示,到目前,我国已推广“膜下滴灌”面积3675万亩,境外7个国家推广近4万亩。

  2009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石河子考察滴灌水稻示范田,对这一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