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心澎湃的大合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4:20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董学彦

  实习生李点

  这是一部雄浑的史诗:为了泽被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16.2万库区群众将远离故园的波光帆影,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

  这是一首壮美的交响乐: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省直25个厅局组成包县工作组,深入移民迁安一线,共同演奏了舍己奉公、爱心澎湃的大合唱,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把移民放在心上

  根据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的实际需要,自2009年7月起,我省省直单位分包工作责任制大幕开启,25个厅局各负责一个县(市、区)的移民迁安工作。各工作组成员带着对移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成为破解移民迁安这一世界级难题的强大力量。

  漯河市郾城区是省公安厅的移民分包点,淅川县滔河乡申明铺村497户村民将在该区商桥镇颍河两岸安家落户。根据规划,移民新村位于颍河北岸,颍河南岸的沃野平畴将成为移民的口粮田。

  对这个未来的新家园,申明铺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兴受省公安厅包县工作组的邀请,曾多次到这里实地考察。“新家的选址和规划,乡亲们都十分满意。”刘国兴说,“但有一点我们很担心,村庄和口粮田之间隔着一条60多米宽的颍河,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产生活。”

  “必须为移民群众建一座桥梁!”移民代表的反馈,受到了省公安厅包县工作组的高度重视。经过努力争取和多次协调,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时拨出专款。“移民搬来后,他们会看到一座漂亮的大桥。”包县工作组组长、省公安厅副厅长程德民说。

  “移民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只有真心诚意地想移民之所想、办移民之所需,才能赢得移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平安搬迁、和谐搬迁。”程德民说。

  淅川县分管移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超回忆,2009年11月10日,(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场罕见的大雪降临中原大地,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淅川县的山川田野。省公安厅包县工作组仍然顶风冒雪来到滔河乡申明铺村,逐户进行调研。工作组用了7天时间,与移民群众心贴心交流,共调查9个村民组401户931人,慰问五保户两户、残疾群众11人,召开座谈会3次,个别走访40余人次,并写出了一份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对移民的困难和顾虑、呼声和要求做了真实的记录。

  省公安厅党组多次强调,对移民迁安工作,要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做好全方位服务。在去年8月份的试点移民搬迁中,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动用警力800多人次,疏通道路,引导车辆,维护治安秩序。目前,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在移民安置点共设立警务室79个,派出包片民警165名,建立治安巡逻队85个,确保了治安稳定。

  为移民群众

  建设美好家园

  2月3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石迎军来到延津县岵山村移民安置点慰问时,对移民安置代表龚成有说:“盖咱们这房子,比盖高楼大厦还要用心呢!”

  石迎军此言不虚。1月18日,记者在延津县采访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包县工作组指挥部遇到了“空城计”,指挥部里空无一人。多方联系之后,才知道工作组人员都在移民新村的建设工地上。

  在凛冽的寒风中,记者来到位于延津县良种场的小街村移民新村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为新房浇筑桩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桩基深入地下达4米,两层的新房建成后,不仅可以按移民需要续建到6层,其建筑质量甚至能抵抗8级地震。

  石迎军说,移民新村房屋的质量安全问题,是移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因此,自移民工作启动伊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就要求,举全厅之力,做好技术和人员保障,配合做好移民新村的规划、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9年10月上旬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工作正式启动,接踵而至的任务就是安置地的“三通一平”和移民新村的房屋建设,户型设计方案的出炉迫在眉睫。

  2009年8月17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一起,面向全省征集移民新村房屋建设户型设计方案。短短10天,就从全省44家设计单位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设计单位征集到230套移民户型设计方案。评审专家从征集到的设计方案中,遴选出优秀户型74种。这些户型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目前已全部上网,供移民群众选择。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立了“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四位一体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如果移民代表不签字认可,工程就不能交工。”石迎军说。

  据了解,自移民工作启动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全程参与了全省65个移民新村的规划评审,并从建设质量监管系统抽调了140多名监管人员直接进驻移民新村建设工地,对建设质量进行现场监管。

  我们看到了

  移民的未来

  “老乡您好,这是我们的联系卡,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2009年8月27日,社旗县晋庄镇曹湾移民新村,刚刚安顿下来的移民贾中山,没有想到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董永安来到自己家中,并给他送来了联系卡和米面油等慰问品。联系卡上,写着省交通运输厅驻社旗工作组成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社旗县是移民外迁安置第三大县,省直单位分包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中,省交通厅分包社旗县。该厅迅速抽调精兵强将进驻社旗县,积极开展督导、协调和帮扶工作,确保了移民新村的建设和顺利搬迁,并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为移民新村整修道路2300多米,办好事实事80多件。

  “国家这样关心我们移民!”曹湾村党支部书记吴文军高兴地说,“这让我们看到了移民的未来!”

  2009年8月16日,丹江口库区首批试点移民正式搬迁。为让搬迁移民畅通无阻,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不仅查看线路,还全程陪同护送。沿线所有电子显示屏上,均醒目地显示出移民搬迁的欢迎标语,各收费站、服务区悬挂欢迎条幅,摆放鲜花、燃放礼花鞭炮、设置不少于20人的礼仪岗,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搬迁氛围。沿途各服务区还设立了移民车队服务台,免费发放食品、矿泉水、绿豆汤、凉茶等。

  一封来自淅川县的感谢信这样写道:“我们不会忘记,你们陪伴着离开故土的移民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绿灯、一路免费通行的难忘征途;我们永远都会记住,你们在公路沿线和高速公路的各个服务区悬挂着对移民搬迁充满深情的标语口号。你们用爱心撑起了我们移民搬迁的一片蓝天,你们用深情营造了高速公路免费运输的绿色通道,你们用奉献为移民们提供了浓厚的搬迁氛围和高质量的免费服务。对此,移民兄弟们感谢你们,75万淅川人民感谢你们……”②6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