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祝福新年 350米风筝飞上天

  莺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昨日的成都,微风,82岁的张宪邦老人邀约同伴一同前往非遗公园,几名老人在新春佳节里通过放风筝的形式放飞新年心愿,欲借虎年“第一放”表达对成都的新年祝福。据悉,为了让带着祝福的风筝飞得又高又远,老人们特意根据成都的气候特点改良风筝材质,耗时三个月制作了一串350米长且材质轻、骨架小、张力小的风筝串。

  板子风筝符合成都气候特点

  “你跟着风筝跑两步再松手!”老人们来到非遗公园后,并没有直接放飞那串专为成都造的风筝,而是先试飞了一串百米长的双龙风筝。张宪邦老人吹着口哨做“总指挥”,三五个同伴分工协作才勉强将这串风筝在微风中放飞,由于风太小,不一会儿风筝就跌落在树上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昨天的天气并不适合放风筝的时候,老人们如变戏法一般又取出一串菱形板子风筝。这串长达350米的风筝串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然而老人们却轻而易举地将风筝放上了天。“成都少大风、多阴雨,因此我们特意根据成都的天气特点,以轻便的塑料薄膜为材料,做长30厘米、宽50厘米的小骨架板子风筝,这样的风筝既能防雨,又能在微风天气自由放飞!”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风筝队伍中最“年轻”的成员——64岁的柳福田老人为大家解答了疑惑。听完老人的解释,游人们纷纷称赞这是最符合成都气候特点的风筝。

  新风筝将“取经”金沙文化

  据了解,这群老人都是退休职工,因都对风筝痴迷而组成风筝协会,目前,协会成员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就是82岁的张宪邦,而年龄最小的柳福田老人已有64岁。

  “我们风筝协会在二十多年里制作了5000余只富有特色的风筝,造型多样,有‘二龙戏珠’、‘嫦娥奔月’、‘仙女散花’、‘爱我中华’、‘民族大团结’……”据老人们介绍,风筝这种能在空中飞行的艺术品,经过民间美术的装饰,便具有了浪漫色彩。

  “我们每年都会拟出风筝的主题,今年我们将‘取经’金沙文化,拟以太阳神鸟为主题制作风筝!”柳福田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到金沙博物馆逛逛,每次都会被神秘的金沙文化所震撼,为遥远的古蜀文明而折服。

  本报记者 郑莹莹 摄影 张全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