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今起推出记者返乡见闻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胡传林

  编者按

  丑去寅来人益健,牛奔虎跃春愈新。春节的假期已经过去,但新春的气息,仍然弥漫在我们身边。

  春节期间,本报20多名采编人员,都回到湖北各地及湖南、四川等地过年。

  漫步街头,走亲访友,拜年贺喜。春节里,记者们耳听奇闻趣事,眼观清新的民俗民风,感受颇深。

  今起,本报开辟“记者返乡见闻”专栏,让您领略各地的风俗,感受祖国的巨变。

  我家住在十堰房县的一个乡村。自儿子出世后,我已3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了。

  记忆中,以前每年春节,父母都会带着我们,提着礼品拜年。我到别人家拜年,同样,也有亲戚到我家拜年。

  春节过后,每户都会积攒一大堆礼品,很多礼品还没来得及食用就过期了。

  考虑到多年都没回家过年,春节前,我特意准备了一些特产,如襄樊的大头菜、腐乳、香油及宜昌的脐橙、腊蹄等,把后备箱都装满了。

  初一,我拿礼品到姑姑家拜年。刚一进门,大家诧异地问我:“不是说好了,不用带礼品吗?你怎么又违规了?”

  姑姑连忙上前圆场,说我多年未回老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规定”。

  原来,大家拜年互相带礼品,不仅成了一种负担,而且还带来了浪费,不少礼品被贱卖。

  这些年来,家乡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亲戚们便约定,新年拜年,人到就行,不带礼品,违规者将被“拒之门外”。

  姑姑笑着告诉我,各地的特产房县超市都可买到。她叮嘱我,下次回家过年,千万不要再带礼品了。

  此后,我专门到老家的超市逛了逛,里面果然发现了襄樊、宜昌等地的特产。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