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等国产舱外航天服 神七发射推迟一年

  中央军委委员揭秘载人飞船发射历程

  “飞天”,这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随着一架架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逐渐变成现实:2003年至2008年间,中国航天员被3次送入太空并平安归来。当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等航天员被称为民族英雄之时,鲜有人知道他们的训练之苦、飞船的研发之难……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等中央军委委员,揭秘了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历程。

  神六发射前两天曾遇虚惊

  2005年神六发射前,曾有一场虚惊:10月9日完成船箭地联合检查之后,按照测试发射工艺流程要求,进行火工品回路阻值测试。而测试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一个插座有一个点缩针。当时一位老专家提出,缩针问题可能会导致短路故障。指挥部立即开会,决定组织工程专家、技术人员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而此时,距预定发射时间只有两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发射现场立即组织科技人员进行补充测试、测量,安排这一插头的生产厂家分析情况;同时,直接和提出这一疑问的那位老专家谈话,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此时却发现,包括这位老专家在内,大家都没见过这种插头的内部构造,问题的提出仅仅是推测和怀疑。于是马上决定,剖开一个插头看个究竟,彻底弄清那一点缩针会不会引起短路。结果很快就清楚了,从插头的内部材质和结构看,那个点的缩针不可能引起短路。陈炳德清晰记得当时那位老专家的话:“我是搞电路的,过去还真没见过这种插头的内部结构,现在心里有底了,我收回自己提出的疑问。”

  此时,发射现场补充测试、测量的结论和生产厂家的试验结果也同时报来,这一问题不会影响发射任务。终于在10月10日晚上,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神舟六号如期发射。

  舱外航天服研制创速度神话

  飞船要完成空间出舱活动,需要具备3个主要条件:一是飞船要具备保障航天员出舱的功能;二是要有进行出舱活动的舱外航天服;三是要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技术。其中,舱外航天服尤为关键。“中国航天员应该穿中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出舱,真正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技术”,常万全回忆说,当时这一意见顺利得到了中央批准,两名担负出舱任务的航天员,分别穿着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舱外航天服,其中,穿国产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同时鉴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确保成功,决定把原定为2007年发射神舟七号的计划,调整到2008年进行。

  而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也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一定要让我们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这是他们对祖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他们受命研制任务时,距神七发射只剩下不到4年时间。最终,他们创造了速度神话:共用47个月时间,完成了一般需要8到1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2008年6月,我国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终于成功研制出炉。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也证明,发射时间虽然调整了,但由于研制成功了舱外航天服,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任务目标实际上提前实现了,并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据《南方都市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