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告别“行路难”农村发展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7:56  南方日报

  

告别“行路难”农村发展提速
芝蔼村公园旁的村道设施足以媲美大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李文龙摄

  ○关键词:改善交通

  ○聚焦点:粤西,

  吴川振文镇霞坡村

  小轿车平稳地驶入振文镇霞坡村口宽敞平稳的两车道硬地环村公路,驶入了霞坡村的“禾地(公用晒谷场)”,停在修葺一新的文化楼前。霞坡村是吴川市振文镇最后一个通硬底环村公路的自然村,尽管公路还没有浇上水泥,但已经用粗砂石夯好的路面已经定好过年动工。车轮畅快平滑地在砂石面上前进,村长提醒我们,“来年再来霞坡村拜年,那时路就非常好走了。”

  坑洼泥泞成为历史

  没有一条硬底化道路,曾一度是霞坡人心头最大的痛。每逢春节,颠簸着走在乡间小路探亲访友,已经成了记者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尤其是村口通往村内的泥路,下雨坑洼泥泞,不下雨尘土飞扬,前后左右的路面高度也不统一。有时候为了修补坑洼的地方,乡亲们往往会在泥坑里垫上一些煤渣、砖头甚至碎石。久而久之,无论何种交通工具行驶在这样“加料”的路上,都给人以一种“蹦蹦跳跳”的姿态。

  虎年新春,记者再次踏上霞坡村的村道,天气比以往过年时还要寒冷,但昔日村道的坑洼泥泞已经一去不返。一条气派的环村公路即将成型,村中央的文化楼也粉饰一新,原先已经难辨原貌的“禾地”也已经重新平整,“禾地”旁边一个新的篮球场已经初具规模。往年人们要把车停在村口、再走进来拜年,现在已经能把车直接开到亲戚家门口。

  霞坡村的变化也是整个吴川公路发展变迁的缩影。记者虎年回家,无论在和亲朋好友的交谈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亲身体验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吴川的路更平稳、更开阔、更好走了。

  吴川公路建设内外兼修

  记者借着拜年的机会跑了小半个吴川,也持续不断地发现着更多的惊喜。

  政府支持、地方筹资、老板捐建,是农村道路建设的三个主要资金来源。随着近几年上述三方投入力度的加大,两车道、甚至更宽阔的硬底化水泥公路开始在各个自然村遍地开花。不仅国家级文明村蛤岭村和芝蔼村早已实现全村道路硬底化,而且连军坡、多扶这些并不发达的自然村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环村公路。有眼光的当地政府借着规划建设村内公路的机会,又重新微调了村内的整个建设规划,使得自然村的布局更加合理,“新农村建设”初步惠及了老百姓。

  吴川尽管偏处粤西一隅,但羽绒产品和海洋产品都出口外销。精明的吴川人早就深谙“路通财通”的道理,但是“内外兼修”的妙处却是近几年才深入人心。因此,在农村道路不断升级换代的时候,市内的各处交通要道的施工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虽然吴川的公路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但记者相信,随着“行路难”的问题得到逐渐解决,吴川人必将在发展的道路上再次提速。

  南方日报记者李文龙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