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803”神探从个体演变成群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8:24  法制日报

  编者按

  “803”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在上海的大街小巷,“803”却是个让无数人敬仰的数字。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803号,是我国目前唯一以代号而命名的刑警队伍———上海刑警的办公地点。

  早在1949年,“803”的前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处,伴着共和国成立的脚步迈出了上海刑警坚实的第一步。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流转,“803”屡创奇功,使一个个扑朔迷离、山穷水尽的大案得以侦破,使一个个穷凶极恶、狡猾无比的不法分子落入法网。

  如今,“803”不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上海刑警精神的象征。

  □特别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 于呐洋

  “光荣的刑警,忠诚的‘803’,你用一腔热血,你用一片柔情,编织一曲橄榄色的歌……”这首《刑警803》同名广播连续剧主题歌在上海市的上空已经唱响了20年。

  这部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和上海市公安局联合录制的讴歌当代中国刑警的广播文艺作品,自1990年8月10日正式开播后,收听率盛极一时。据说,每到节目播出之时,连匆匆赶路的行人也会放缓脚步,认真倾听每一个扑朔迷离的侦破故事。

  1949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设置刑事警察处;1952年5月,刑事警察处并入治安处;1984年5月,增设刑事侦察处;1993年6月,刑事侦察处升格为刑事侦察总队;2000年起,改刑事侦察总队为刑事侦查总队。

  1984年上海市公安局增设刑事侦察处后,刑侦处办公地点迁移至中山北一路803号,也是从那时起,以“803”为代号的上海刑警,开始“叫响”。

  在“803”辉煌的历史上,有几个响当当的神探———端木宏峪和“三酵”张声华、裘礼庭、谷在坤。

  也许,你并不熟悉“803”,也不熟悉这些神探,但是“803”侦破的案子,却是极有影响力的。

  【案件回顾】1987年11月13日,“茂新”号客轮乘警值班室被盗“五四”式手枪两支,“六四”式手枪一支,子弹268发,手铐一副。同年11月16日中午,歹徒持枪闯入储蓄所抢劫,开枪打死营业员后逃离现场。

  “803”当即展开侦查,16日当晚7时,侦查人员根据查获的物证痕迹确认:两案均系上海公交公司售票员于双戈所为。经公安民警7天8夜的连续追缉,在宁波市公安机关协助下,在宁波市将于双戈抓获。12月4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于双戈死刑。

  1996年8月25日,外来人员陶峰窜至著名女作家戴厚英的住处,入室后见只有戴厚英的侄女戴慧一人时,即起图财害命歹念。陶峰在翻寻财物时听见戴厚英回家的声音,他用菜刀朝戴厚英、戴慧的面、颈部猛砍20余刀,致使两人均因大动脉等血管断裂大失血死亡。

  案发后,“803”通过周密调查,于当年9月将陶峰捉获。1996年10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陶峰死刑。

  1997年3月,安徽来沪人员魏广秀在上海市持械拦路伤害、抢劫夜间单身行走妇女的财物,连续作案13起,造成被害人两人死亡,12人受伤。一时间误传四起,人心惶惶。

  “803”全力以赴,于同年4月16日成功破获魏广秀系列敲头抢劫案,公安部给专案组记集体一等功。1997年5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魏广秀死刑。

  ……

  这些只是“803”侦破的众多案件的一个缩影。

  1984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设置刑事侦察处,端木宏峪担任第一任处长。

  2010年1月,当记者走进“803”,见到的每位刑警提起端木宏峪时,都亲切而敬佩地称呼他为“老端木”。而此时,端木宏峪已经去世,距他担任处长的时间,已经有26年了。很多年轻的刑警根本没有见过“老端木”,但却为他的“神”所折服。

  端木宏峪一生中有40年是破案生涯:上海解放初期,端木宏峪和他的战友们与盗匪展开了斗争;上世纪五十年代,轰动上海滩的“咸肉”案一举破获,端木宏峪初露锋芒;上世纪八十年代,端木宏峪在指挥侦破锦江涉外凶杀案和于双戈持枪抢劫杀人案以及智擒铁道线上的“东北虎”等震惊中外的大案中,表现出了他的大智大勇和超人才华。

  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端木宏峪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第一代刑警的杰出代表,而被称作“三酵”的张声华、裘礼庭、谷在坤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培养出来的第二代刑警的代表,3人之“神”,同样不容置疑。

  其实,不只是“老端木”,也不只是“三酵”,在“803”辉煌的历史上,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书写着“803”的历史!

  而今的“803”是群体代号

  2010年1月,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记者走进上海中山北一路“803”,在这幢刑事侦查技术大楼里见到了几位“803”的神探。

  “我也看过刑警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那些都是经过文学加工的艺术作品。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则更是‘原生态’的。面对那些大案、面对各种犯罪现场,我们必须慎重而缜密地去思索、去侦破。”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第一支队(即暴力案件侦查支队)副支队长张杰说起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

  【案件回顾】2008年5月23日,奥运圣火在上海传递。24日凌晨,闵行区绿化带发现一名死亡男子,死者的电瓶车和身上的手机不知去向。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与刑警“803”重案支队联手成立专案组开始调查。

  专案组调阅了死者小区的监控录像,看到死者于23日晚上11时23分50秒从小区骑着一辆红色电瓶车出门,案发地距离小区不过一条马路,步行也只要两分钟。也就是说,案发时间在11时25分左右。

  专案组发现同年2月6日的一起抢劫案与此案十分相似。经过大量调查走访,专案组于3天后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抓获,并在周某住处发现死者的手机。周某很快交代了2月6日和5月23日的案件是自己所为,不仅讲述了作案细节,还交代把死者的电瓶车销赃给了一个熟识的收赃老板。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相关证据,一起凶杀案就此告破。但是,一个疑点始终在几位专案组侦查员的心头萦绕:案发在11时25分左右,但是,在另一处监控录像中,犯罪嫌疑人周某和另外3名同伙正闲逛,时间是11时45分,而两地相距的距离,20分钟内根本无法赶到。

  “虽然周某主动承认了一切,并且手机和电瓶车都吻合,但是,当时周某没有作案时间。于是,我们又重新询问周某。最后,周某交代,他并没有杀人,他只是看到绿化带里躺着一个人,就顺手牵羊偷走了电瓶车和手机。”张杰回忆起两年前的案件仍然记忆犹新。

  “我们问他,为什么要把一切揽到自己头上周某说,因为2月6日的那起案件是他干的,而且5月23日他确实到过死者的现场,还拿走了死者的东西,觉得说不清,就承认了。没想到公安机关会还他清白。”张杰介绍说。

  经过专案组深入细致的调查,6月3日,案件成功破获。死者的妻子有外遇,她指使姘夫杀害了自己的丈夫。至此,一起扑朔迷离的凶案终于真相大白。

  这是“803”近年来破获的一起经典的案件,从案发到侦破,时间并不长。但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我搞了命案18年,遇到过很多案件,而这起案件是很特殊的,如果没有公安机关认真细致的侦破,极可能造成一起冤案。”张杰坦言。

  2006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缉毒支队(现为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接报,一个叫曾志阳的客户向上海订购了3台TDP单冲压片机和刻有“WY”字样的6毫米十九模具两套共40副,收货地在云南昆明。曾志阳留下的联络电话,系毗邻云南临沧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老街。次日一早,缉毒支队队长杨璐(现任缉毒处政委)和探长尹延淋两人飞赴昆明。在公安部禁毒局的协调下,上海、云南两地警方成立“8·29”专案组。

  2006年10月,上海、云南两地禁毒部门联手破获一起特大制造、贩卖毒品专案,捣毁境外新型毒品加工厂1个,抓获曾志阳制贩毒团伙成员15名,缴获成品冰毒片剂533.2千克、制毒原料麻黄碱1606千克、其他制毒配剂1600千克以及压片机、鼓风机、烘干机等一大批制毒工具,并缴获军用冲锋枪3支、军用手枪3支,子弹百余发。

  “这是近年来,上海破获的贩毒数额最大的一起案件。这起案件最大的亮点是,根据一条线索牵出一起跨国贩毒大案,同时也是上海和云南两地警方联手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尹延淋说,缉毒案件往往没有案发现场,没有受害人,所以缉毒民警在思维方面要更胜一筹,要想不法分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一定要想到他们的前面,才能成功破获案件。

  过去,“803”成员就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的每一个成员。随着现代刑事侦查工作的进步和体制的改革,近年来,“803”的成员已经扩展为上海市所有刑警。

  在过去的岁月里,上海刑警产生了一代代名探,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这种特别知名的神探呢而是一个群体的代号“803”

  “那是因为过去在办案中,神探依靠的是对案情的研判和自身的办案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刑事侦查工作已经迈向了一条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现在破案很大程度上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比如需要指纹、DNA等技术,这就更需要团队合作,破案要有团体的智慧和力量。这说明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集体英雄主义时代。”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政治处副主任马杰笑着说,“可以说,现在的‘803’里每个人都是神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