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沟里冒出个“水景公园”

  从长永高速下,上牛轳公路,前行30公里左右,便到了浏阳市洞阳镇龙洞村地界,也就到了我舅舅家。

  “爸爸,你看,这里的汽车真多!如同受阅的战车!”城里长大的孩子眼尖,形象地说出了那一年中难得停歇几天的数百台大小车辆,可他哪里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龙洞村人均口粮不足20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400元。

  “去年全村总产值突破3亿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龙洞村村支书邓启发寥寥数语盘点了一下2009年。在记者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时,外公总是把红薯丝留在自己碗中,白米饭让着给山外来的外孙吃,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近20年过去了,除了汽车是最直观看点外,龙洞村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又变了些什么?“山里人历来是靠山吃山,真正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纠缠,是从1991年开始。具体而讲就是从邓书记开办了龙洞水泥厂开始的,是他帮助村民从石头里找到了‘金子’。”村民邓清明告诉记者,他现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每年收入最少3万元,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全村目前拥有大小车辆300多台,平均每家都有一台车,开着小车去拜年已不稀罕。

  新修的黄马桥水库前,不时有村民结伴走过,休闲散步,怡然自乐。黄马桥水库与其说是水库,不如说是一个水景公园。记者现场看到,青山倒映水中,百余亩水面碧波荡漾。大理石栏杆边,一个占地数亩的亲水广场依山傍水,与附近农家相连。

  “地处山沟沟里,不要说修公园,就是建房子也难找到一块好地方。”村民告诉记者,新水库原来就是一条深涧,但经过拦溪筑坝修桥,全新修整后,出家门就到了公园里。据悉,黄马桥水库总投资98万元,总库容61.1万立方米,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30万元。

  “龙洞村虽然富裕了,但所有产业都是吃山的。水泥、精石灰等涉及建材产业一是资源消耗大,二是污染环境,这对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邓启发说,“农村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这是发展之本。从长远来看,龙洞还得做活山水文章,毕竟金山还得靠青山支撑,高山有好水,水里同样可出效益。”据悉,每年夏天,山里人家还迎来了不少避暑的城市人。

  看来,“靠山吃山”的山里人如今也有了新“吃法”。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