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奴”了吗?过半受访者摇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9:17  解放日报

  新闻晨报覃柳洁 徐哲

  如今的我们,似乎正变成传说中的“奴隶”。但和古时不同,在当代社会,那些房贷压力大的被叫做“房奴”,养不起车的则是“车奴”。最近,网上热议的“孩奴”,表现为一生为子女打拼,丧失自我。有人断言:一个“奴时代”已经来临。对此,本报实名调查570名25-40岁的上海市民。结果显示,过半人觉得自己不是任何一种“奴”。

  9成多人听说过各种“奴”

  2009年底,一篇《“80后”准妈妈怕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的网帖把一个新名词——“孩奴”推到现实中。文中讲述一位“80后”准妈妈,恐惧未来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挣钱养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原本性格活泼的她,变得脾气古怪,患上忧郁症。

  一时间,“孩奴”引发众议。此前,电视剧《蜗居》热播而大热的“房奴”,加上“车奴”、“卡奴”、“节奴”,不少媒体断言:众“奴”加身,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 “奴隶时代”。这些“奴”,有一张近乎雷同的“脸”:受到现实经济、精神压力以致负担过重。

  本报调查显示,有94.5%的受访者听说过或了解“奴”这个词儿,“现在,网上不少论坛都在议论各种奴。”受访者孙先生说。

  过半人觉得自己“被奴隶”

  在 “房奴”、“车奴”、“卡奴”、“节奴”、“孩奴”中,“房奴”排名第一。不少人认为,这和去年至今,上海房价居高不下,房贷压力不小密切相关。近期热议的“孩奴”紧随其后。“我生完孩子,马上要复工。现在,小囡由谁来带是一个问题。而且,每月的奶粉钱也让我的生活质量下降了。”许小姐说。票数最少的则是“节奴”。后者是指频繁受困于各种非过不可的节日,自己很厌烦却无可奈何。

  但有过半人认为,自己什么“奴”都不是。“压力是有的,但在能接受范围内。用‘奴’这个词不太合适。”顾先生说,买不起房子就不买,车子也是,有能力时再买。徐女士说,自己不是为了做这些东西的奴隶而生活的,“关键在于心态。”不少受访者觉得,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就不会沦为“奴”。更有不少家长觉得,经济负担总是有的,但情感收获更大,“所谓‘孩奴’,可能有些夸大”。

  生活成本高造“奴”

  针对“您认为产生这些‘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64%的受访者认为,社会生活成本高是首因。市民李小姐说,现在,房价车子这么贵,当然买不起了!王先生则说,工资低,市场价格和收入差距太大了。还有14%的受访者则认为,“奴”出现是因为 “个人攀比心理导致的高消费”。徐先生反映,现在“80、90后”年轻人,不甘比别人差,稍微不如别人就受不了。另有一些人认为,“奴”现象很难说究竟是哪一种原因造成。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各有各的想法,每个人情况不同”。

  是不是“奴”,关键看心态

  有一个典故,一个瓶子装一半水。悲观者觉得,怎么只剩一半了;乐观者说,还有半瓶呢。

  这恐怕是 53%受访者否认是“奴”的主因。近年来,我们接受新消费观念——用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随着生活成本日渐增高,收支不成正比,“入不敷出”,疲于还债。

  但正如一位市民所说,压力总是有的,关键在于心态。心态好,压力就是动力。房贷是为了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养车则是希望家人免受步行之苦。至于抚育孩子,就像一位受访妈妈所说,那地道是一种幸福。

  当然,即使是“被奴隶”,也自有其好处。至少,各方议论“奴”,有助于提醒决策者,确实有一部分人现实压力过大了,如何缓解?当然,在有些人身上,当被别人称为“某奴”的时候,或许在他们的心里,已信心满满地规划属于自己的未来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