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浙农民增收“快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9:17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张斌 杨健

  春节前,苏浙两省统计局分别发布两省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7元,成为中国首个农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的省区,这也是浙江农民收入连续25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居全国前列。去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5135元。

  苏浙两省三农工作会议将于春节后分别召开,展望今年苏浙农民增收,亮点不少,股息、退休金、养老金、土地出让补偿金等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将保证苏浙农民增收依然快跑。

  打工收入是“大头”

  从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也即打工所得是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农村居民收入中的“大头”。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处处长张荣轩说,在浙江,农村居民在企业中打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人均达到5195元,占全部纯收入的比重为51.9%。这一比重,2008年是50.9%,2007年是49.5%。一个更有意义的数字是,去年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中,三分之二来自于工资性收入。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江苏省调查总队了解到,工资性收入一直占江苏省农民纯收入的大半。去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苏部分企业生产不景气,全省返乡农民工最多时达到308万人,一度对农民增收造成很大影响。为了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江苏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潮,效果十分明显,到今年春节前夕,农民打工收入实现不降反升的逆转。

  在江苏农业大市、劳务输出大市淮安,由于出台了近似于“外商待遇”的农民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了在苏州打工近10年的张明忠回乡开办服装加工厂。按照政策,淮安对返乡农民工创办商贸服务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30%以上的,按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标准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贷款贴息。受惠于这一政策,张明忠自己只筹集了小部分资金就办起了厂,还安排了十几名返乡农民就业,如今服装厂有声有色。

  在创业潮的带动下,更多的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住淮安福田庵村3组的农民韦东和妻子得知在村附近有个新建的福田民营创业园,由于新办企业多,正大量招人,待遇也不错,就一起辞去了无锡的工作回家就业。目前,淮安因金融危机返乡滞留的35.7万农民工中,99%以上已实现再就业和创业,其中2.4万人在家门口捧起了“新饭碗”。

  第一产业收入排“第二”

  来自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的收入,在苏浙农民人均收入中排“第二”。去年浙江农村居民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达到1661元。江苏农民第一产业增收也很快,主要得益于现代农业发展和高效农业建设。去年江苏省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87万亩,总面积超过24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三成以上。江苏省农委副巡视员蔡恒说,江苏今年将推广“接二连三”战略发展高效农业。“接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连三”是发展观光农业。

  在江苏泗阳、江阴等地,“接二连三”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目前泗阳县高效农业精深加工企业达23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230多家加工企业中,就业农民工有12600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泗阳县成子湖渔家乐旅游度假风景区、生态草莓采摘园、林海渔村等一大批以高效农业为主色调的观光旅游项目崛起很快,去年累计接待农业观光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观光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周边的农民不用出远门就能打工挣钱。

  “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长三角遍地开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第一产业增收主渠道。截至目前,江苏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万个,参与农户占全体农户的比重达36%;浙江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26万个,参与农户60.3万人。今年开始,江苏省将率先实施《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在发布该条例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该条例是江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契机,要在促进提高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领域的增值利润。

  为了保障农民第一产业增收,苏浙实施了“菜单式”培训,解决技术问题。江苏丹阳市农业部门结合主导产业,专门开出农民培训系列“菜单”,由农民“点菜”,专家讲解,农民按照自己需求参加免费培训。去年,丹阳市共举办农业培训近800场次,培训农民2.2万人。

  苏浙还推出了一系列农村金融改革,为农业生产解决资金问题。浙江省银监局在全省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给农民生产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比如,海盐县养猪大户老陆两年前租用了125亩土地,租用年限是20年,他一次性支付土地租金271万元,建猪舍投资550多万元。最近,老陆以租用的土地和自建的猪舍向海盐县农信联社申请贷款。老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剩18年,信用联社依125亩土地、18年的经营权,授信180万元,标准猪舍则授信120万元。由此,老陆向银行共贷到300万元贷款。

  今年增收三大亮点

  展望2010年,苏浙农民增收有三大亮点。

  在长三角,股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新收入。在苏州、无锡等地,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兴模式最近发展很快。农民用土地或现金入股集体经济,收益则按股分红。据苏州市委农办透露,目前苏州农民持有股金共计112.8亿元,户均分红近两年每年增长近四成,平均每百户农民中有73户是土地或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东。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浙江农民去年的股息收入人均达到54元,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苏浙农民正在成为股东,股红收益将成为继工资性收入、第一产业收入之后的第三大收入源。

  退休金、养老金等福利收入成为另一亮点。去年,浙江农民的退休金、养老金收入人均高达168元,比前年增长近40%,而今年,增长幅度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亮点是房屋出租和土地出让补偿金收入。以浙江为例,去年房屋出租一块,农民人均收入141元,土地出让补偿金则达155元。随着苏浙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土地进一步集中势在必行,农民在土地出让补偿金方面的收入也将进一步提高。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