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符合程序的23岁副局长为何“不好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09:53  国际在线

  作者:李振忠

  2月21日《重庆商报》报道:23岁女科员升副局长受质疑。近日,网上出现一篇名为《令我十分震惊的任命公示》的帖子,发帖人“andybigfan”称,今年2月初,山东省新泰市(县级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名是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80后从此集体登上政坛”成为众多网友议论的焦点。昨日下午,新泰市委组织部一位葛姓负责人回应网友质疑称,这次领导干部的提拔符合相关规定。

  县级市的级别一般是这样的:办事员-副科长(就是副股级)-科长-副局长,所以上面这些人是连升3级。“连升三级”只能出现在封建时代,即便没有出现在封建时代,也只能出现在准封建时代,家天下时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无论如何,连升三级本身脱离了组织程度,因此其本身的合法性值得怀疑。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蒂是你们的,年轻人总要替代中年老年人,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所有质疑23岁副局长的网友们读者们,根本不是在质疑这条规律,更不是嫉妒年轻人占据了重要职位,而是在质疑为什么其他的年轻大学生奋斗数年甚至十数年也爬不到的职位,而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一夜拥有之?为什么新泰市的公示提拔的程序就可以允许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连升三级”?是临时决定还是一直如此?是严格遵循了组织程序还是一个人说了算?

  新泰市市委组织部葛姓负责人面对记者这么年轻是否能胜任的质疑时称“不好说”,记者要求其列举这些新提拔的干部在原工作岗位都有哪些突出表现时,葛又称,“不好说”,连续两个“不好说”,是不是隐藏着更多的猫腻呢?组织部门应当理直气壮的列举其预提干部的所有好处、依据,而此负责同志却是“不好说”,到底是组织部门理亏呢还是某些暗中成了“推手”的领导人理亏?

  干部提拔公示环节,在某些地方某些人眼里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程序,要不是这位王姓大学生与拟提拔的职位相比“太年轻”,谁又知道她究竟是何许人又是谁家亲戚呢?因此说,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操纵者眼里,公示有时候就成了障眼法。由此,拟提拔副局长的大学生们,有必要公示一下其从政政绩,比如获得过什么样的发明奖,获得过什么样的省级市级或者国家级的荣誉称号,更有必要的是公示一下其家庭背景,当然也有必要公示一下其推荐人是谁,当这些人为因素全部公开之后,才可能让23岁的拟任副局长还原真身。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