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原本“不差钱” “植入广告”何太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10:10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随着广告技术的进步,“植入广告”这种方式在赵本山小品中越来越多的运用起来,人们渐渐发现赵本山的小品开始有点变味了。一些商家绞尽脑汁想博取公众的眼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以春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春晚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第一晚会”的地位,以春晚傲视群雄的收视率,以赵本山“小品王”的品牌效应,商家想方设法借赵本山小品来博取公众的眼球,是最合理不过的想法。同时,“植入广告”这种新颖的广告方式,将广告与小品巧妙地“捆绑”在一起,人们想看赵本山这张“老脸”,就必须看其中的“植入广告”,不要说换台,就是连闭目养神的选择都没有。这也就难怪商家要想方设法在赵本山小品中“植入广告”了。

  然而,去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就因明目张胆地“植入广告”而广受诟病。人们甚至直言赵本山的小品名为“不差钱”,事实上是“很差钱”,要不为何会在小品中“大卖广告”?而今年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内容平淡不说,“植入广告”内容多,时间长,占据戏份儿大,特别是其中小沈阳的戏份儿,简直就是为了“植入广告”而设立的,可以说是已经到了近乎“嚣张”的地步,人们自然要大皱眉头。有看过《捐助》小品的观众说,小品《捐助》与其名为《捐助》,不如改名《捞钱》更合适。

  有媒体报道,此次春晚整体广告收入超过6.5亿元。可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央视毕竟是中央电视台,自然必须充分考虑其社会效益。央视如果眼里只盯着广告收入这个“金元宝”,的确与中央电视台的地位不相称,公众对此也早有腹诽。其实,央视说起来应该“不差钱”,央视为了广告收入几个钱,而让国人皱眉头,说来并不应该。面对公众越来越多的非议,央视春晚是否真应该考虑有所“捐助”了?(作者:周建邦)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