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新防务报告对中印区别对待 建议围堵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12:49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10分报道,经过近一年的推敲和打磨,引人瞩目的美国最新一期《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于2月初正式出炉了。其中涉及中国的部分,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值得玩味。

  从字面上看,谈及中国的内容大多是老调重弹,但仔细比较,提到中国的时候,这份报告搬出了印度来说事,可对中印两国的措辞和语气却有明显区别。虽说同样承认新兴大国力量的增长,但美国人显然更乐于见到印度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的表述则是保留的、怀疑的,而且报告似乎还包含着联合印度等“地区伙伴”围堵中国的意味。

  无独有偶,日本最近也在着手制订新防卫大纲,而好事的日本媒体也直言,新大纲的重点就是针对中国。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日前召开会议讨论日本《新防卫大纲》的制订,鸠山表示,这是为了应对朝鲜以及“周边”国家军事现代化的时局。对于首相的表态,日本右翼媒体《读卖新闻》评论说,鸠山虽然没有明说“周边”是哪一国,但他警戒的就是“中国”。

  两份防务报告,都涉及中国,这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马上连线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

  主持人:《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是美国用来研究“潜在威胁”的国防指导文件,通过它,能大致了解美国当前的军事战略意图。这份新防务报告对中印区别对待,并且建议围堵中国。美国人的用意是什么?

  叶海林:我觉得像国防部公布的这样一种报告,我们对它能说中国什么好话是不用抱什么信心的,因为作为美国研究未来四年它的安全防范主要重点的这样一份文件当中,中国作为一个不友好的因素出现,这个非常正常,一方面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美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自己一国独霸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尽管其实在这些程度方面,军事领域中中国挑战美国的程度是最轻的,我们有句老话,如果你相信军人的话,就什么都不安全。美国的军队或者说美国的军人要为美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安全形势作出评估并作出最坏的打算,本身并不奇怪。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注意到他谈到了印度,这件事情其实很有趣,因为有两个因素会使得美国在谈到中印的时候会选择印度而不是中国,第一是印度确实在价值观念上跟美国更相近,美国对印度更放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没明说的,那就是印度实际上在实力上要远逊于中国,他更没资格成为美国的敌人,如果有一天,当然我们不希望有这样一天出现,印度的发展远远超过中国成为一个紧追美国之后的国家,相信那个时候美国就不会谈论什么美国和印度的价值观念问题,印度的种性制度,印度的宗教冲突等等也都会被美国国防部拿出来说明印度的军事意图不透明,只不过是个排序而已。在国际体系上最强大的国家愿意团结一些稍微弱小的国家对付次强的国家,这本身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一种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这样一份报告没必要对它抱有任何期望,它愿意说中国什么就让它说去,反正它不说也会这么做的。

  主持人:理性和冷静的看待,我们看看日本,相比之下,同样是制定防卫大纲,但是日本首相鸠山的表态软化很多,倒是日本媒体有点唯恐天下不乱的意思,首相表态很谨慎,但媒体又直言,这又传递怎样的信息?

  叶海林:我们能够理解鸠山新政府,当然新政府快一年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谨慎,因为毕竟作为一个以变革自命的政府,他不太愿意在防卫政策上也跟之前的自民党政府亦步亦趋,我们记得小泉时代的自民党对华战略,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战略是比较强硬的,比较强调日美同盟,鸠山在这个问题上希望跟自民党有所区别,于是他表示出的态度是比较和缓的。但尽管他的态度很和缓,但我们仍然要看到日本的对外防卫至少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是它唯一的重要指向目标就是中国,这一点是很自然的,我们环视一下日本的周围地区,除了中国和朝鲜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需要日本用军事手段来戒备,这件事情与日本的不管是对华心态也好,还是现实的周边战略也好,都是一个客观事实。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日本的防卫政策并不是由东京制定的,是由华盛顿制定的,在日美同盟的体制下,日本对自己的防卫政策方面没有多少发言权,即使鸠山政府话说得很漂亮,万一中美之间走向一个冲突点的时候,日本的选择也不会以日本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个问题上,鸠山说什么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反正在国土防御或者在军事干预这方面,日本没有多少自主权,它必须服从日美安保体系,服从美国的指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媒体倒是也没说错,因为本来事情就是这样,日本的媒体只不过说出一个鸠山政府不太愿意说的话题而已。当然我们很欢迎鸠山政府的这样一种表态,至少这是向正确的方向在语言上迈进了一步,如果在行动上能有所跟进那就更好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