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认识“中心城市”广州的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14: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杨竞业

  观察思考

  guanchasikao

  广州不应当被理解为只是具有科技创新、商业积累、交通集散、教育促进、对外开放等功能的中心城市,它还应当具有下述综合价值

  新近,根据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新规划,广州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位列其中。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事件。对此,人们从行政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地缘政治学等学科视角去研究这一规划对广东的意义。笔者认为,只有把这一事件提升到哲学层面来探究,才能获得更多关于广东科学发展的新认识。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对引领广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一方面,广东的科学发展有赖于广州这一中心城市发挥其改革和开放走先一步的引领作用,文化和经济走快一步的辐射作用,资本和人才走好一步的集聚作用;另一方面,广州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促进广东在更高水平上的科学发展。现实地考察,与其说国家中心城市是广州的城市定位,毋宁说广州的价值是国家中心城市价值的实现形式。这一认识就是把广州纳入到价值哲学层面来理解,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不应当被理解为只是具有科技创新、商业积累、交通集散、教育促进、对外开放等功能的中心城市,它还应当具有下述综合价值。

  一是中心价值。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广州处于国家的“南大门”,位置重要。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的中心价值则在于“去边缘化”、“去断裂化”、“去碎片化”。具体地说,“去边缘化”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应当把走向海外发展作为新的价值目标,越靠大海就越是中心,越近中心发展就越快、越好。“去断裂化”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应当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恢复为当代新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不仅是经济脉络在更高意义上的恢复,也是文化传统在更高意义上的复归。“去碎片化”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应当把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东盟的发展联结起来,减少那种“各自为政”的封闭的发展,增加那些能够扩大交往、互补多赢、可持续的开放的发展。

  二是象征价值。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应当象征什么,这是不容回避的价值问题。如果说一个人不去长城、天安门就不算去北京,不去中山陵、雨花台就不算去南京,不去浦东、城隍庙就不算去上海,那么对广州来说,一个人怎样才算到了广州,才不枉来广州一遭或才值得长作广州人呢?在笔者看来,一个城市的象征价值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给人予优越感的问题,还有一个给人予超越感、幸福感的问题。一个人逗留或居留一个城市之所以具有优越感、超越感、幸福感,大多因为这个城市能够给人予生活自足的信心、给人予人际关怀的信任、给人予发展向上的信息。离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城市的象征价值几乎是个人的牵强附会的想象的意志。要使广州具有长盛不衰的象征价值,包括“羊城八景”在内的更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应当得到更好的保护、修复、完善和增值。

  三是科学价值。广州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并不等于它已经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伟大使命,不等于它已经走在全国科学发展之前列,更不等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的发展已经达到全面协调的理想境界。相反,广州只是具有引领科学发展的中心城市的可能。这些可能表现为:日益丰富的“科学发展形态”正在形成,日益推进的“科学发展中心”正在增加,日益完善的“科学发展模式”正在提升。这些可能也表现为:“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世界工厂”转向“世界流通”、“珠三角一体化”面向“东南亚一体化”。这些可能还表现为:经济发展从“分配性激励”转向“生产性激励”,利益分配从“部门小补贴”变为“社会大福利”,市县合作从“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旧格局迈向“政府出制度、民间出资本、企业出市场、群众出智慧”的新格局,个体人的发展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发展阶段真正向“个性自由”发展的阶段跃进。但要使这些可能转变为可以为人们把握的现实状况,要走的路还很长。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不等同于“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对于前者,广州只是作为引领广东科学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规划;对于后者,广州应当通过充实和发挥其中心价值、象征价值和科学价值来引领广东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的科学发展,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