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哥华唐人街的"世遗"梦想 历经百年沧桑文化多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14:3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堃):从温哥华市中心鳞次栉比的高楼出发,一路向东步行二十分钟,一片中国风情的街区就会呈现在你面前:中国特色的建筑矗立两旁,各类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身边匆匆走过的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甚至连这里的音像店都一首接一首播放着时下中国的流行音乐。

  这里就是温哥华的唐人街,当地人也叫它“华埠”。作为北美地区第二大的华人聚居区,这里被称为“华人北美百年奋斗史的活化石”。就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温哥华举办前夕,这一片历史街区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郑文宇是温哥华市议会的一位华人议员,同时也是这次申遗的参与者,他认为温哥华唐人街申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哥华的唐人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坐落在一座很年轻的城市里。与中国和欧洲相比,温哥华没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所以唐人街的地位很突出。而这里的华人从城市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很大的族群,教科文组织很难忽视我们的存在。”

  郑文宇从小生长在唐人街,已经是这里的第四代移民,他的祖辈一百年前就从广东出发,横跨太平洋来到这里谋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还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片打东街上的禺山楼就是其中的代表。

  郑文宇说:“当一百二十年前开始建造禺山楼的时候,人们就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所以它的庭院和阳台都充满了中国韵味。温哥华还有一个历史遗产委员会,如果你想翻修或改建历史建筑,那么首先需要经过委员会的同意。当然,随着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这片文化遗产的宝贵,当地居民们也都愿意最大程度的保持它的原貌。”

  郑文宇说温哥华的唐人街就像被放到了历史的真空中,尽管过去的一百年,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唐人街却一直按照传统在运转。

  然而,历经百年沧桑的温哥华唐人街虽然保存完好,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随便在唐人街上走一走,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居民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到哪儿了呢?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广东移民黄觉钟说:“如今,唐人街的年轻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他们喜欢住在唐人街外环境更好的地方。而老年人都觉得住在唐人街很方便,到哪儿步行就可以了。”

  不过七十岁的黄觉钟老人并不认为年轻人的离开会导致唐人街最终消失,因为近二十年来,不少从中国大陆来的居民给这里增添了新的活力。郑文宇也认为,如今的温哥华唐人街在文化构成上变得更加多元了。

  郑文宇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大陆来的新移民,这大大增加了这里的活力。过去的唐人街什么东西都被烙上了广东或香港文化的烙印,但现在我们有从北京、四川等中国各个地方来的移民,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新的饮食和新的生活方式,这对唐人街的发展很重要。”

  据郑文宇介绍,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已经接受了温哥华唐人街的申请,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预计会在年内公布。和唐人街的每一位居民一样,郑文宇希望这片历史遗存能够借助奥运和申遗的契机,被更多人、尤其是更多大洋彼岸的同胞所知道和了解。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