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丹江口移民:17年的等待(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3日02:36  新京报

  (上接A14版)

  他无法理解父母为何一直掉眼泪。他看着家门外不远的均州古城一天天陷入汪洋,在水涨到家门外十几米时,他和父母邻居上了船。先是坐船,后是坐火车,辗转三四天,一家人才来到随州。

  搬迁到外地的移民面临着完全陌生的环境,叶明成的父母种惯了旱地,到了随州改种水田,很久无法适应,一家人生活颇为清苦。一起移民到随州的邻居们变得异常亲密,“就像亲人一样。”

  叶明成并不像父母一样天天念叨着想回去,但他很快意识到,作为移民便会失去很多机会,升学、当兵,甚至是招工。

  1979年,叶明成娶了均县镇关门岩村的一个姑娘,把家和户口从随州迁回了丹江口均县镇。他买了条小木船,靠打鱼为生。

  上世纪80年代前后,移民政策放宽,叶明成的父母也回到了均县镇,一开始是在水库边用芝麻秸搭了座棚子。

  1984年,叶明成请全生产队的老小吃了顿饭,终于将父母户口落入了关门岩村,他们终于再次成为故乡的居民。第二年,叶明成的父亲去世,老人告诉叶明成,死在家乡,他没什么遗憾的了。

  随着渔民的增多,叶明成开始尝试网箱养鱼,经过二十多年,他已拥有40个网箱,加上十几亩柑橘园,一年收入可达到20万元。

  如今,叶明成又再度成为移民。

  新居所 乍还寒

  移民新居存在地面不平、房梁过低等问题,有些房屋只建好一半;宜城抽调人力加紧建设

  2009年12月8日,宜城市的雷保中看着绵延1公里的车队———40辆大巴载人47辆卡车载货,驶向邓林农场。

  在他看来,这些从洪家沟村搬迁来的移民颇为喜庆热闹。“大巴车扎着红花,放着鞭炮,拉着警笛,跟娶媳妇一样。”

  但其实,这些均县镇移民直到宜城市招待的欢迎宴会上,心情才好了起来。

  午饭很丰盛,“口味相似”,有“很多肉”。一位宜城市的领导做了简单讲话,张培海只记住一句,“来到这里,你们和本地村民是一样的。”

  邓林农场本是襄南监狱的劳改场,为了安置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湖北省出钱买下这块土地,作为移民安置点。

  从宜城出来向南,一路上几乎不见村落和人家,路两侧大多是起伏的荒地,有些地已经开垦出来。冬日下午的阳光把路边的树影拉得极长,狭窄的柏油路上,几乎看不到迎面的车辆。移民们的车队漫长而孤独。

  刚刚30岁的张文新还保留着年轻人爱热闹的天性,他觉得“越走越荒凉。”

  邓林是个小小的镇子,襄南监狱的管理处和附属机构仍坐落在这里。车队从这里拐上村间的水泥小路,十分钟后,邓林农场二分场七中队移民点出现在大家面前。

  一片大荒地上错落地散布着200余座水泥二层小楼,小楼刚修好,没有粉刷,保持水泥的灰色。路全部是土路,施工仍然在进行,车辆扬起的灰尘蒙在迎接他们的当地政府官员和居民的笑脸上。各家各户门口的红对联是整片灰色中点缀的亮色,这是均县镇的官员们专程过来贴的。

  移民们开始寻找自己的房屋,混乱中张培海被当地电视台记者和官员领到自己家门前———121号,门口的对联写着“移新居欢天喜地,创新业感谢党恩”。

  但仍有房子没建好。柯林清的房子只建好了一半,他使劲拽住均县镇镇长:“你跟我到家看看!”但另外几户移民也分别拽住镇长,要求这位官员到自己的房子看看———水泥墙潮湿,地面斑驳不平,栏杆摇摇晃晃,房梁挑高过低……

  房子名义上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建房委员会督建的,但绝大多数村民都未见过房子。后来镇上又通知可以提前看房,但如果不看房的人家每家补助50元,村干部也告诉村民们房子建得很好。

  现实与村民们的期待差得有些远。镇长的衣服很快被拉掉,十几个工作人员护送着他上了车。移民们吵吵闹闹直到天黑,房子没建好的全部被安置到邓林的招待所居住。张培海没有走,他和堂兄弟张培学坐在张培学家的屋子里,两人盯着墙,一夜没睡。

  第二天早晨,天上飘起了雪。屋外机器声轰鸣:宜城市从全市的施工队中抽调了一批机械,加紧移民点的房屋建设。移民村管委会主任向智勇敲门而入,给他们送来包子稀饭当早餐。

  “欢迎来到均移新村。”向智勇笑着打招呼。

  意料外的“委屈”

  洪家村移民搬到新居后能获得比原先面积大得多的住房,补偿款不够需自己贴补差价,觉得有些委屈

  均移村。这是管委会给邓林农场移民点起的名字。向智勇说,他们希望用这个名字表示对移民们的尊重,并拉近和移民的距离。

  1月18日,来到移民点第40天,移民们与管理者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张培海和安置点其他40多个男子搭车到宜城市政府门口静坐半个下午———他们要求尽快发放5400元生活安置费和农机、种子补助。此外他们对自己分到的土地也不满意,比起均县镇的土地,邓林农场的土地不够肥也不够平。

  宜城市移民管理局很快给了他们答复,5400元于当天晚上零点前保证打到银行卡上。

  张培海仍然不满意,土地问题未得到解决。此外年关快到了,他手上没有余钱购置年货。这也是200多户洪家沟移民共同的困境———补偿款数额较少,除去建新房子的钱,已所剩无几。

  国家对移民搬迁的实物补偿做了细致的规定,一亩橘园补偿6200元,一平米土木结构的房屋补偿400元……

  补偿的大头是橘园,关门岩村是种柑橘大村,一家就拥有十几亩橘园,村里搬迁补偿款每户10万元的占半数以上。

  但洪家沟的村民们多是在普通耕地上种芝麻等经济作物为生,橘园一家只有一两亩。普通耕地每亩补偿为500远左右。所以洪家沟80%移民每户的补偿款只有5万元上下。

  移民们搬至邓林农场,住房面积都有所增大,约为150平米,房子造价是6.95万元。

  所以,洪家沟村近半数村民的补偿款不够建房,还需他们自己从积蓄中拿一部分出来。

  “我们为了南水北调,抛弃了家里的房子,来到这里,却还要让我们自己掏钱建房!”村民们说。

  “补足差额房款,依法依理都说得通,大部分村民都有一些积蓄,但大家心里别扭,不愿意交。村干部只有多做工作了。”关门岩村的党委副书记陈光权说。

  分歧在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地方暴露出来:管委会主任向智勇说,按照国家规定,一户移民分得1.5亩土地,移民们认为土地坡度太大,根本不适合种庄稼。

  “我们这里的农民都是种西瓜的,西瓜不耐涝,坡地不积水,是这里农民最想要的好地。”向志勇有些哭笑不得。

  在移民的坚持下,管委会答应再找大型拖拉机,把坡地整平。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是移民政策为数不多的支持者,莲花池村的陈永兵儿子儿媳都在广州打工,小两口劝说老人一起移民,这样回家看望他方便。

  来到移民点后,除了部分外出打工的,大部分移民失去了生活来源,移民点的土地无法维持一家的生计,他们必须找活干,并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免费培训。

  “均移”新生

  均县镇移民林香珠新居生下六斤重的男孩,邻居建议起名“均移”,新一代本地人诞生

  均县镇前2批移民搬迁之后,剩下3个试点村将在3月中旬开始搬迁。

  据丹江口移民办宣传组负责人冯功文介绍,丹江口所有移民试点将在今年3月底全部搬迁完毕,非试点村的外迁移民则在今年8月底前搬完。

  叶明成就这样看着村民们一点点地离开。

  他是关门岩村的村主任,该村的外迁村民已于去年8月全部搬迁完毕,而叶明成还留在村里。“我好不容易才站住脚,不想再动了。”叶明成说。

  叶明成的房子也在172米线下。但他的橘园没被淹没,根据规定,他申请向后搬迁安置,并得到批准。

  他坦言自己对这座驱赶了自己半辈子的大坝没有任何好感。在天气晴朗时,水面会格外清澈,叶明成驾船打鱼时往往会忍不住向水下凝望。

  “这水面下是我的家。”叶明成说。

  1月初,离丹江口300多公里外的邓林农场二分场七中队的建设在逐渐完善,水泥路已修了起来,路灯也已架好。村中间的空地正在平整,准备建设幼儿园和一个带花园的小广场。向志勇说,等到开春村民们就有活动休闲的场所。而这也正是移民们最期待的。

  春节的喜庆也令移民们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春节前夕移民们收到了宜城市送来的红包———100元过节费,此外一家还有一瓶液化气。“东西不多,可是实在,也是一片心意。”张培学说。

  向志勇每晚9点都到每家每户扫一眼,提醒移民小心使用煤炉,顺便和移民们交流各种意见。在他的劝说下,张培海用自己的小面包车跑起了运输。从邓林农场场部到移民点的车还不多,在方便邻里的同时,张培海每趟也可以赚些零钱。

  “面临这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有适应期,但我相信两年之后,你们会习惯和喜欢上新家。”向志勇对张培海一家说。

  张培海笑笑并未作答。春节期间,他的运输生意十分火爆,白天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拉人去邓林农场场部,他都不忘记推荐乡邻去他叔叔在那里新开的一家超市购物。

  超市坐落在不太繁华的位置,只有一间小小的二三十平米的门脸。超市的名字叫“均安超市”。

  均县镇移民林香珠还生下一个六斤重的男孩。看热闹的邻居们七嘴八舌地建议给“村里最小的移民”起名叫“均移”。

  “孩子又不是移民,他是在这里生的,是本地人。”林香珠小声抗议道。

  丹江口市两次大移民

  1 1958年为建水库

  1958年9月1日 丹江口水库大坝破土动工

  1960年 均县(丹江口市的前身)确定为新县县城城址,前县城居民陆续迁至新城

  1965年 均县16万人陆续动迁,分别安置在宜城县、襄阳等地

  2 1992年为南水北调

  1990年 长江委到当地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1992年 淹没区实行“禁建令”,原则上停止一切建设

  2008年 当地得知移民试点工作即将开展,涉及动迁移民近10万人

  2009年 丹江口市3个镇(均县镇、六里坪镇、习家店镇)的试点移民搬迁正式开始

  2012年 丹江口市计划在这一年完成所有移民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鄂豫移民近33万

  工程简述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一路输水至北京和天津

  施工时间 2003年开建

  移民理由 丹江口水库需要提升水位10米,以形成落差才能输水。淹没区移民成为工程一部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仅涉及河南淅川一个县,移民21万余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5个县,共移民近12万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