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加工车间搬进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3日05:52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岳增群本报通讯员 谢美慈褚宏伟

  在枣庄市台儿庄区,正在开展的来料加工专业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成为“ 加工车间”,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坐在家里也有工作、有收入。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也奔向这里,寻找加工村、加工户,将这里变成自己的“加工厂”……

  坐在家里挣工资

  2月1 日,台儿庄区泥沟镇新建的来料加工产品市场大棚里,来自全镇 20 多个村庄的500 名农村妇女聚在一起,参加窗饰、戒指、耳环、项链、手动玩具、汽车坐垫、中国结等项目的加工比赛,年龄最大的 68岁、 最小的 16 岁。半小时比赛结束, 60 名选手荣获加工能手奖。

  “不仅奖励加工户,我们还奖经纪人和村干部。凡是达到来料加工专业村标准的,村干部和经纪人各奖励5000 元。辐射带动周边3 个村30% 以上农户从事来料加工的,再各奖5000元。”泥沟镇党委书记张礼春说。

  获得珍珠项链加工比赛第一名的红西村今年34岁的黄伟,拿着资金、证书激动地说:“我家老少三代5 口人,人人能挣加工费,还不耽误种自家和转包的10亩地。” 一旁的一位青年妇女说:“我一天能穿40多条项链,上个月挣了1000多元。在自己家上班,真好!”

  干部当起“经纪人”

  在台儿庄区邳庄镇黄林村王凤侠的“家庭车间”里,看着20多名农村妇女工作的场景,区委副书记张永刚说:“为了发展来料加工专业村,我们号召各级干部都为农民当‘经纪人’。只要能让农民增收,再苦再累也舒心!”

  张永刚告诉记者,去年 9月,他们把目光瞄向浙江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城设立了台儿庄来料加工联络处,区里选派5 名科级干部长驻那里为农民联系来料加工订单,其中一名科级干部挂职义乌市副市长。全区 6 个镇街都成立了来料加工联络组,轮流到义乌为农民当“经纪人”。目前,义乌市已有85家企业成为台儿庄区的合作伙伴。

  据主管来料加工专业村建设的台儿庄区农业局统计,台儿庄区形成规模的来料加工专业村达49个,辐射周边村庄95个,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村妇女已达 11800人,加工产品涉及饰品、玩具、鞋面、 文具、 宝宝椅、 喜庆用品、汽车坐垫等12大类70多个品种。

  义乌老板赞许“三赢”

  “台儿庄区与我们义乌企业联合开展来料加工太好了,这种用工模式能抗金融风险,对企业、社会和加工户都有好处!”2月2 日上午,义乌忠信饰品加工厂经理熊灿阳对记者说。

  熊灿阳掰着指头讲出几条原因:“首先,我们经营加工业务的企业,不用再征地建厂房车间、员工宿舍和食堂浴室,照样可以办工厂,只要联系好加工专业村、 专业户,培训一批加工示范员,然后由他们在村里教给农民照葫芦画瓢,保证加工质量就行了。这种模式,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成本和资金投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强了。其次,农民不出家门、 不误农活,可以量力而行,没有下岗的压力。第三,从整体上来说,这是一种既节省企业、社会投资,又增加社会、企业效益,还增加农民收入的三赢就业模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