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名记者下基层:皮影戏唱得村民心欢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3日09:3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2月21日20时,记者来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极乐乡下和衷村采访。这个村子距离大通县城16公里,共有两百多户村民,一千多人。节日里,他们对皮影戏的热爱,远远超过了对影视文艺节目的关心,传统的皮影戏依然吸引着他们的眼球。

  不看电视看皮影

  夜色如水。皮影戏台设在村民家打碾场内,两边贴着“人和家富歌遍五湖韵味浓国泰民安路通四海风光好”的对联。台下许多头裹蓝色、红色和黄色头巾的妇女和抽着烟的老人们等着看戏。在皮影戏布幕内灯光的照映下,他们的脸有些红。十几个顽皮的小孩子在亮子(银幕)下跑来跑去,四五个好奇的小孩子还争相透过台子后门门缝往里看。

  21时30分许,戏台上响起鼓声、四胡(胡琴的一种)声以及唢呐声。伴着演奏声,一位中年男子拉开了唱腔,皮影戏把式(主唱人)唱道:

  “哎!万岁您听呐,我仁贵(啊)骑马在山头(啊),(唉)耳听个万岁连声叫,仁贵我骑马下山岗,白虎鞭赶走了个盖苏文(啊)……”把式的唱腔高亢、粗犷、动听,让人入迷。

  “我们村每年正月初八就开始唱影子,一唱就是三天四个晚上。家里有电视,但影子戏还是好看得很。”抱着孩子认真看戏的魏全寿老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年时,村里的艺人们组织在村里唱影子、搞文艺演出,比起以前实话好。唱歌跳舞时,老年人、年轻人比着唱、比着跳。现在农村里过年比城里还热闹呢。”魏全寿自豪地说。

  小台子里的大世界

  在台子内,把式一边唱,一边双手控制皮影人物的动作,他的副手根据戏的进度帮助把式递接皮影人物以及道具。负责吹拉弹奏的上手、下手和中手也按照把式的唱腔,有序演奏着手中的四胡、三弦、唢呐以及小战鼓、梆子等乐器。在不到3平方米的台子内5人各负其责,一唱就是三个小时。

  唱了四十多年皮影戏的李彩亭是祖传皮影艺人,上世纪70年代,他们组建了大通东峡克麻灯影组后,每年农历的正月至二月,要演五十多场,全年的演出也在百场以上。“组建之初,我们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后来增加了《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岳飞传》等。现在皮影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又根据群众的喜好,加了一些自编剧(也叫窝窝戏),一方面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丰富皮影戏的剧目。”李彩亭说。

  “哎!我的贤臣呐,孤(啊)家一听喜在心,原来是孤家的应梦臣。”把式一段唱完,台子内响起了由四胡、三弦、唢呐以及小战鼓、梆子等乐器伴/合奏的乐曲,听得人心情舒畅。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村民们的热情一点都不减。

  过年就好这一口

  这边喜爱看皮影戏的村民着迷,那边村文化活动院子里,一些村民在夜色中忙着排练节目,准备第二天的演出。

  下和衷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王统说,5年前村里的二十多名老人在农闲时一起唱唱曲、扭扭秧歌。可看到其他村里都组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而且过年时,村里很热闹。2004年,在下和衷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支持下,下和衷文化活动中心终于成立了。

  “没想到,这两年我们还多次被极乐乡政府评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先进村。现在,我们村演出队的成员也增加到了六十多人,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每年自己编排的节目也有十几个,其中快板戏《农家十二月》最受群众喜爱。”王统说。

  采访结束时,村民们依然在寒风中看皮影戏。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这几年富裕起来的村民,没有忘记传统的皮影戏。今天,电视、电脑虽然被人们所接受,但过年了,村民们更好皮影戏这一口。(作者:祁国彪)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