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歌的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3日12:57  新闻晚报

  黎明晖 同济大学音乐系教师

  每年春晚,歌舞节目中总少不了民歌,流畅、欢快、通俗易懂的民歌总能让春晚出个小高潮。民歌之所以喜闻乐见,因为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作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它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而说到民歌,总能让我想起多年前去江西武功山旅游时看到的情形,几个壮劳力在打夯,其中有一个领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边整齐地唱着劳动号子,一边有节奏地劳作着,领头人很带劲地唱着,其余的人则“嘿哟嗬”地呼应着:前面来了一个好嫂,嘿哟嗬!打扮的身材好苗条,嘿哟嗬!伙计们哪不要望呀,嘿哟嗬!莫把桩子打歪了呀,嘿哟嗬!这是一幅质朴、真实、豪迈粗犷得令我感动的画面,不仅仅音乐直截了当、浅显易懂,而且歌词内容逗乐、幽默、诙谐,而这种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也起到了调节劳动情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劳作者的疲劳。这是劳动号子,也民歌的一种,通常是劳动者在劳作过程中直接伴随劳动而唱的歌曲。

  除了号子,民歌还有山歌和小调两种类型。山歌是“山野”之歌,是劳动者在户外劳作时即兴抒发思想感情而唱的歌曲。不同的地方对山歌有自己的称呼,如陕北称山歌为“信天游”、山西称山歌为“山曲”、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称山歌为“花儿”等等。歌手韦唯曾演唱过一首让我印象深刻的云南弥渡山歌:哎!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首《小河淌水》形式短小,节奏自由,旋律婉转、清新,全曲采用五声羽调式,把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曲调中。山歌声调高亢、嘹亮,歌词的表达比劳动号子含蓄。

  生活中小调更常见。在我童年记忆里有这样一首小调:小乖乖,我来说你来猜,什么长长在天?那样长长在水里面?什么长长在街上卖嘛?哪样长长在妹心间……全曲从5开始到低音5结束,九个小节一气呵成,对答如流,妙趣横生。小调是“里巷之歌”是人们在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而唱的歌,它比号子、山歌的适应性强,流传范围要广,不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会有小调的足迹。

  中国的民歌绚丽多彩,它是镶嵌在歌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应该多去关爱它!珍惜它!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