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下“80后”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3日15:5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林凌):2008年以来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的一首网络歌曲,自编的歌词唱出了他们在找工作时的尴尬境遇:为了找到好工作,精心制作了简历,却被招聘方随手扔掉。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就业大军中的一大主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就更加艰难了起来。

  “大学生”在中国曾经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但是轮到“80后”们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高薪和职位在等待他们,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减少了招聘需求。

  其实金融危机只是凸显了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80后”们大多数是1999年以后步入大学校园的,由于国家在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从1998年的108万人猛增到2009年的600多万人。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80后”们收获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如何学以致用是这一代大学生普遍的困惑。正在实习阶段的赵婷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她可以把西方经济学考到90分,却不知道财务报表应该怎样做。她说:“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教学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的全是理论性的东西。直接到工作单位去应用这些东西,可能都用不到。”

  许多“80后”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参加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的实习基地的培训,通过实习提升实践技能,等等。

  赵婷说:“面对这些打击或挫折,你可以发现自己有哪些不足,趁机多学些东西,尽快弥补上来。”

  现在赵婷在前辈的指导下,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过渡到了得心应手。

  如果说,“80后”赶上了一个“扎堆”毕业、“扎堆”找工作的非常时期,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创业之路。2008年底,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中国的网络购物市场的年交易额却一举突破千亿人民币大关。许多大学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起了网店。学习软件专业的孟燃就和几个朋友开了一个交友网站,也兼营些卖演出票的生意。

  孟燃说:“我看作为一个网站来说,三年之内能实现盈利,应该就是比较成功的网站了。网站小,盈利是比较困难,必须得有点击量,我初步目的是如果一年之内能盈利的话,就还可以了。”

  为了减轻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中国政府在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和鼓励更高端教育的同时,也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中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先生介绍说:“我们启动了科研单位聘用大学毕业生工作;抓住服务外包发展机遇,深化我们的教学改革,与行业、与企业合作办学,设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推进毕业生到服务外包领域去就业、去发展。”

  中国高校也开始通过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以及完善就业服务指导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大学生们渐渐发现,就业形势有好转的趋势。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中国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74%。中山大学的陈颖说:“因为经济在回暖,那些企业预料到将来的业务增加,它也会先储备人才。现在心态已经从焦急变为积极”

  面向农村基层,中小城市,西部边疆等就业也是解决大学生们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当“80后”大学毕业生们不再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发现可以走的路会越来越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