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公布计划,将斥资10亿美元巨资,在伦敦修建美国大使馆。这也将是美国有史以来费用最为高昂的大使馆修建计划。按照相关方案,新使馆周围将围绕以30米宽的护城河,以防恐怖袭击。不过,这座未来的“玻璃堡垒”尚未开建,就因为其“过于保守的形象”,已经在英国引发不少争议。
“玻璃堡垒”
30米宽护城河防袭
现在的美国驻伦敦大使馆位于格罗夫纳广场,将在2016年停止使用。这座建筑建于上世纪50年代,美方很早就认为其空间和保安都跟不上现代需要,加上9·11事件后,使馆附近居民不断投诉,担心恐怖分子会袭击使馆殃及平民。因此,美国国务院2008年决定兴建新馆,并公开招募设计,结果费城建筑师汀布莱克的设计被选中。按计划,新使馆将于2013年动工,2017年启用。
美国驻英大使苏斯曼表示,新使馆的建筑将秉承两大原则:善用能源并提高伦敦城市美观。据苏斯曼介绍,按照已选中的设计方案,新使馆高12层,采用玻璃立方体设计,并会利用特殊材料收集太阳能,成为一座少见的“绿色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为防受到恐怖袭击,美方计划在新使馆外围修建宽达30米的护城河,令整个玻璃建筑群犹如巨大的“玻璃堡垒”。设计师称,这条护城河以及旋转共用场地的设计,将会巧妙地将主路和使馆建筑物分开,防止炸弹袭击,同时也满足了周围居民不愿看到密不透风的安全栅栏的意愿。
方案大赛
“无名之辈”打败大师
美国政府此次对伦敦使馆方案的选择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在时间长达一年的方案竞赛中,多位世界级建筑大师参与了角逐,包括曾于1983年和2005年分别摘取建筑界桂冠普利兹克奖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和汤姆·梅恩,以及现代建筑流派白色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其中,梅恩和迈耶的设计都极受好评,迈耶的设计更是被认为是其近年来最好的设计作品之一。然而,最终幸运中标的,居然是此前在国际建筑界一直默默无闻的汀布莱克。
许多建筑评论家认为,在众多优秀的设计中,汀布莱克的方案只能说是一个安全的选择,而远非合适或者精彩的选择。一名英国建筑师说:“这个设计冷酷而充满距离感,作为使馆建筑甚至可以说相当糟糕。现在我们知道了,能够在美国大使馆所属的图书馆里漫步的时代早已结束了。”
英方不满
无法“表达”美英交情?
新使馆造价预计高达10亿美元,远高于驻巴格达大使馆的6亿美元,不过,使馆尚未动工,美英已就此发生了激烈争执。英国要求华府为新使馆的建造缴纳17.5%的增值税,遭到美方坚拒。另外,美方还拖欠伦敦大约3200万英镑的费用,一直拒付。为此,伦敦市长利文斯通曾经将前任美国大使罗伯特·塔特尔称为“骗子”。
新馆尚未开建,在英国已经遭到强烈批评。许多英国人认为,这座“玻璃堡垒”沉闷的外墙破坏了泰晤士河的景观。英国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也指出,方案设计本身与建造这一新使馆的初衷背道而驰。英方认为,原本建造新美国使馆是为了显示华盛顿和伦敦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为两国未来几十年的关系“造像”,然而,最终的中选方案并不能代表美国在英国的形象,只能说这一“形象工程”极不到位。
据《卫报》披露,在决议此事的七人评审团中,英国占有两席,分别是理查德·罗杰斯和房地产开发商兼艺术收藏家彼得·帕伦坡,二人曾在评审过程中与美方评审“斗争到底”反对此提案。事后,两人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表达上述意见的“少数派报告”,但仍未能扭转结果。
美国“心理”
充满戒心“强自摆谱”?
新馆选择在伦敦郊外建造,而这也引起了多方非议。一名英国评论人士表示:“对于美国人来说,所有的外国人都是被怀疑对象,他们不得不和所有的人保持距离,就像他们充满防备之心的新使馆那样——隐藏在一个办公楼的伪装之下,远离伦敦市中心。”
在美国国内,媒体对于中选方案也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有评论人士认为,汀布莱克的方案也许不能算丑陋,但这一中庸式的建筑“承袭了一个大公司总部大楼的所有特征,毫无风格,保守生硬,未免失之粗糙,可以说是美国心理的现实写照:充满戒心还要强自摆谱”。《纽约时报》也评论指出:“这样一个工程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在保持开放的、民主的国家形象和应对不断的挑战和袭击两者之间的痛苦挣扎状态。”
(据《中国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