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门桥“捞白鱼知雨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2日03:37  扬子晚报

  这座老桥开始围栏拆除,有关它的记忆将走进历史,最后的身影也格外让人们注目

  像历史上很多次的改建一样,无锡的西门桥又要改建了。也像历史上一样,改建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更方便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依然是为了大家出行更加方便。而作为一座人人熟知的老桥,在越来越注重文化历史韵味的无锡,人们对于老桥的关注和依恋,显得如此的含情脉脉。昨天,这座老桥开始围栏拆除,有关这座老桥的记忆将走进历史,它最后的身影也格外让人们注目。

  西门桥曾是城里人玩锡惠景区的唯一陆上通道

  上世纪20年代以前,太湖风景区还没有开辟建立的时候,地处无锡县城西郊的惠山、锡山便是无锡城的第一旅游景点。那时,美丽的山景,古朴的惠山古寺,都很吸引无锡人来此游览放松。加上锡山、惠山的山麓,千百年来还是无锡人祖先的墓葬地,每到春季时,来此烧香的人很多。其中既有无锡城里人来此祭祖、郊游,还有大量农村来的乡民到惠山寺烧香祈愿,真可以说是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不过,因为无锡县城周围是绕城而过的运河,人们去锡山、惠山很不便。尤其在北塘运河段黄埠墩以西的吴桥建成以前,无锡城里人家要上惠山郊游除了摆渡过河外,横跨西门外运河上的西门桥,是唯一的陆上通道。当时,人们出西门,过西门桥,再拐进棉花巷,便可直达锡惠风景区。

  西门桥真名叫“人民桥”

  要说起西门桥,历史可真久远。据载,西门桥其实是无锡人熟称的名字,其真名应是“人民桥”。这座老桥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梁清桥、梁溪桥、跨溪桥、清溪桥等。不过,“西门桥”最为人们所熟悉。其原因就在于,西门桥地处无锡西门,久而久之人们就叫习惯了。

  话说,该老桥最早要追溯到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605-618),后南宋咸淳五年(1269)重建,元代时改建为石梁桥。后历经战乱,反复毁建不已。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无锡时又毁,改建为木桥。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城,桥又烧毁。直到光绪三年(1877),当地有三名乡绅出资重建,为石级拱桥,桥洞跨长6米。因桥型的缘故,每年汛期,阻水严重,桥势危险。

  民国13年,水利专家胡雨人等倡议放宽,以减水势。民国15年,投资 1万余元,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15米,面宽5.6米。建国后,人民路拓建后,路桥对直,原西门桥移位改建,新桥3孔,19米宽,花岗石桥墩,钢梁桥面,跨长37米,于1960年4月完工,桥随路名,取名人民桥。后因人流、车流量太大,人民桥屡次拓宽过。

  老西门“生门”的传说

  当年竣工后,人们又增辟新西门,方便行人进出。原来,老西门本位于现在的“永定桥”附近。人们要是想出西门,必须向南步行两百余米才能到达西门桥穿过。鉴于此,当时的市政部门在现在的西门新建了一座新桥,也就是新西门桥,从而缓解原来老西门的堵塞。

  而在民国15年的那次新修后,一则有关无锡老西门的故事再次被坊间传言。原来,当年还曾在老西门城门旁另辟了一座2米高、一米宽的小门,这就是所说的“生门”。据说,从前在战争中,攻城部队在围城并即将破城之前,允许城中的老弱妇孺从“生门”逃离,然后再攻城。城破之后,攻城部队便大肆屠城。而这一扇生门,在抗战期间曾被人挖开作为秘密通道,很多人由此逃离了厄运。可惜,后来这个生门被日军发现后,就堵塞了。

  西门桥上捞白鱼、知雨停的说法

  当年西门桥下水流湍急,梅雨季节时,水势更大。如果遇着梅雨天这样久而不晴的天气,桥下的水位便会高涨,这时候便有一些渔民在此张网捕鱼。而要是看到渔船上的渔民捕到的是白鱼,看热闹的人便会说:“太湖中的白鱼箱被冲开了,黄梅雨可以结束了。”

  还真别说,这话往往就应验了。很多次,的确是人们见到白鱼上网,久雨的大晴天真的会放晴。久而久之,西门桥上捞白鱼、知雨停的说法就流传下来了。

  老桥最后的身影

  昨天是人民路启动改造的第一天,西门桥拆除重建是人们颇为关注的事情。记者昨天赶到西门桥看到,原先桥面上的栏杆已经拆除,用于围栏建设用的挡板等已经放在了地上,平常拥堵的景象也不复存在,这座历经岁月的老桥,在现代人看来,路面不齐整,双向5车道在城市的核心区,总显得不够畅通,而整座桥也已是显得苍老惨败。

  就在老桥上,记者巧遇一位上了年纪的无锡老人,他是为了看看这座老桥而来的。而望着眼前这座和他脸上的皱纹一样斑驳沧桑的老桥,他幽幽地说:“生活在桥边很多年了,老桥伴随着小时候的很多记忆,所以来怀念下!”而其他人说起未来新建的西门桥,则显得格外憧憬,“这西门桥要拆啦,以后要建老桥了,希望以后不要再那么堵车了!”据了解,老桥拆除之后,将建立起一座更宽阔更有韵味的新桥,配合着古运河的风光,一座融合了亲水台、装饰灯的新桥型的西门桥,将出现在无锡人的生活中。

  华钰麟 张建波 沈原 文/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