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能批评政府,前提是享有知情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08:11  红网-潇湘晨报

  在公众热议温家宝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和监督政府”的要求时,与之背向而行的行为也见诸报端:政协委员去开两会,政府官员竟然嘱咐“嘴下留情”、“要考虑切实利益”。这不禁让人唏嘘,连政协委员都这般待遇,平民百姓又怎敢监督?

  毋庸置疑,请公众批评政府是一种进步,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制度安排,就极可能被地方官员异化。专家称:批评的前提是知情,须以官员财产公示始。

  专题采写/本报特派记者邵中兵 曾鸣专题统筹/本报特派记者肖世峰 刘勇

  创造什么条件是我们更关心的

  制度化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制度化能保证批评者的权利,也能约束被批评者的权限,让他们能真正接受批评和监督。

  点评人:唐钧(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发生的一些网上批评者、媒体记者被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追捕的一些事件,肯定不是总理希望他们去做的。政府需要听到不同方面、各个层面的声音,批评有利于政府执政的向好,总理肯定希望如此。总理这样的提法,说明在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这件事上,高层和执行层面的意识、理解以及执行,还是有偏差。

  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来监督政府,创造什么的条件呢?这个是我们更关心的,我觉得应该是制度化保证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这个在很长时间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制度化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制度化能保证批评者的权利,也能约束被批评者的权限,让他们能真正接受批评和监督。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措辞,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说法,我觉得总理也感觉到,对政府的监督,已经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全国老百姓,也迫切希望制度化的来监督政府,而不仅仅是在狭窄、有限的通道里。

  跨省追捕是权力型政府的思维

  提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不亚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涉及整个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点评人:伍皓(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云南省,一向是重视人民的批评和监督的。我们的做法是: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套机制,创建一个奖项。

  一个平台,指的是为公众搭建意见平台。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有书记信箱和市长信箱,今年云南省两会期间,我们还开通了一个“有话对省长说”的活动。市民有批评和监督意见,可以通过邮件和短信问省长。

  一套机制,指的是信息的实时监测。我们有一整套很完善的机制,可以收集汇总网络、媒体、信访各种渠道的批评意见。

  另一个是奖励,“诤言奖”。07年设立,每年评一次,奖励百姓建设性的监督。

  “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肯定会有阻力。因为某些部门还属于权力型政府,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中,还不太适应。

  我认为,提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不亚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涉及整个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这个理念,让人民批评监督,体现的是公权力。现在很多部门不太适应。

  权力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对待人民的批评和监督上有什么区别呢?

  权力型政府对人民监督表现出权力的傲慢,不屑于听取公民的批评,或者对这种监督有过激的反应,比如跨省追捕;而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为公民纳税人服务,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是正常的。这是理念的转变。

  李强

  唐钧

  毛寿龙

  伍皓

  喻国明

  共和,就是听取大家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是什么概念?怎么让人民批评监督?我觉得最核心是要参与。共和,就是听取大家意见。

  点评人: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我觉得,所谓的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核心问题是政治参与、政治权利如何监督问题。我觉得,本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逐渐推进。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需要稳步推进。中国13亿人口,怎么听,在这方面是个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是什么概念?怎么让人民批评监督?我觉得最核心是要参与。共和,就是听取大家意见。

  我觉得,总理说这句话,核心本质是在解释我们的民主体制。我们制度的核心,是在于倾听人民的声音。

  人民选举和人民监督,核心在于怎么让广大老百姓监督。信访,沟通、协调,一些地方设立当地领导人群众接待日,这些渠道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政府从人民那里获得评价,而批评则是评价中比较尖锐的形式。只有听取,才能让执政政府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对来自群众的声音,不管是有理没理的,第一你一定要听,一定要让人民说话。

  官员财产公示是前提,要规定批评的程序

  要有批评的表达,前提要有知情权。因此,财政预算公开、官员的财产公示,都是前提。

  点评人: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

  从监督到批评的说法,肯定是一种进步。这么多年来我们监督政府很难,难在官本位、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制度机制缺乏。近年来发生的“丰县案”、“彭水案”、“灵宝案”、“阜阳案”等事件中,一些记者和举报人受到相关方面的报复,也就是批评者的权利没得到保障,包括总理说的“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来批评政府的措辞,都说明当下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保护批评者,就要约束政府权力。

  要有批评的表达,前提要有知情权。因此,财政预算公开、官员的财产公示,都是前提。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除了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外,应该通过相关渠道对社会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地方试水官员财产申报,但总体来说还有诸多操作层面的制度要突破,还有一段路要走。

  要规定人民参政、批评的程序,真正落实到点子上。

  听取批评,政府应该比个体更开放

  我理解总理讲话最突出的意思,还是要政府善待社会舆论,善待民众。

  点评人: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政府无论是从保证决策科学性还是从社会意见合理宣泄的角度,都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来批评监督政府。而作为政府方面,则应该是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姿态。尽管有些批评可能不那样恰当,但是能起到宣泄作用的也可以。

  要保障批评者的权利,应该有制度化的方式保障。要让意见有地方提,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媒体、公民个人的批评,被批评者要宽容对待抱怨和批评。哪怕批评者意见是不对的,也要保障批评的权利。

  公民有名誉权和隐私权,因此相对于公民个体批评来说,政府应该比个体更开放,哪怕有的时候受到的批评更加极端。

  我理解总理讲话最突出的意思,还是要政府善待社会舆论,善待民众。

  “创造条件”市长谈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

  我们刚刚聘请了一批政风监督员,对全市所有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的政风进行民主监督、参与检查。

  去年,我们对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电视、电台和网络直播,邀请了市民代表旁听,下一步,我们还会对政府常务会议继续公开,通过更多的信息公开,来为人民监督政府创造条件。本报记者赵晶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