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代表委员两会原则性议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21:44  南方周末
香港代表委员两会原则性议政
3月6日,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范徐丽泰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马研/图

  香港团代表的意见,在以特别的方式影响着决策层。梁刘柔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在医改报告中看到了自己几年前提的数条建议,当时“很受鼓舞”。

  几位代表都认为,议事、质询不可能在将近3000名代表一起开会时进行。所以,他们在大会堂主要是“听”。但他们在会外努力寻找“质询”的机会。

  袁端端

  香港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以下简称“香港代表”)何钟泰第一年到北京开“两会”,印象最深的就是,“看见代表中有不少上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体会议上,香港团的36位代表通常被安排坐在解放军代表团旁边。

  挨着身着军装的军人代表就座,在将近3000人的庞大会场静静地听报告,对曾在香港政坛上叱咤风云的罗范淑芬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觉得人特别渺小”。

  胸前红色的代表证,是他们和旁边的解放军代表的惟一交集。散会后,专用大巴会沿着长安街,把他们送到驻地北京饭店。如果碰上大会安排的媒体开放日,大巴会沿着长安街,把他们送到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就在这座饭店的五楼会议室里,操着或浓或淡的港味普通话,讨论国是。

  数量庞大的内地记者对这里不感兴趣。北京饭店的大堂里,通常只有几位香港媒体的记者驻守。一位港媒北京编辑部负责人说,香港团的内容也不是他们两会报道中的主要部分。

  或许因为少人问津,与其他代表驻地相比,北京饭店的保安措施宽松得多。一楼的咖啡厅如往常一样对外营业,而在其它驻地,如果没有“两会”相关证件,连酒店大门都进不了。虽然电梯只封闭了左侧电梯供代表专用,右侧仍可自由通行,但只能到达14层以下的楼层。

  “清谈”馆?

  没有思想包袱,香港代表发言很尖锐。

  3月6日下午,香港团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因为不对媒体开放,它更像是香港代表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的内部聚会,只不过将地点从香港搬到了北京。

  代表罗范淑芬说,每个单数月份,36个人都会聚一次。那是他们自发的聚会。“我们离内地太远,有些事情不清楚,需要及时了解信息。”

  会期的安排有特别的考虑。因为人大常委会会议通常在双数月份召开,以便香港代表中惟一的常委范徐丽泰在开完会后,向他们介绍会议的内容和内地最新的资讯。

  北京毕竟是全国“两会”的会场。罗范淑芬说,她头一年来北京开会,就发现每个代表团各说各话,太过封闭。她当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处提出,能否将所有代表团打乱,让不同省份和地区的代表能互相交流。秘书处给出的答复是,法律上规定必须以代表团为单位进行会议议程,无法作出交叉讨论的安排。

  据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鼓励香港代表在“两会”的小组会上讨论香港的事务。原因是这样有干预一国两制、干预香港自治之嫌。

  事实上,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香港代表都有一致的认识:即使全国人大没有要求,香港的事情应该到香港立法会讨论,不应该在“两会”提。

  由于讨论的内容与香港利益并不直接相关,又少有内地人士参与,有香港媒体人评价说,“香港团基本上就是一个清谈馆。”

  清谈有清谈的好处:没有思想包袱。

  这次会上,香港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建议,要求保障香港记者在内地的采访权。

  和“清谈”有所不同的一种说法是,港团代表的意见,在以特别的方式影响着决策层。梁刘柔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在医改报告中看到了自己几年前提的数条建议,当时“很受鼓舞”。3月7日习近平接见香港代表时,她又提出了在西部打造一个珠三角,建议在西部发展绿色制衣业。梁刘柔芬说,她会把相关建议发给西部各省的领导。

  代表们感慨他们能参加的人大“会议”实在太少。每次常委会开会,香港代表只有两个列席的名额,36个人轮下来,三年才能参加一次。罗范淑芬说,她经常向人大秘书处要求列席,去年有一次在她的要求下,秘书处破例给了三个名额。罗范淑芬今天说起来,还兴奋不已。

  “原则性”议政

  不止一位代表说,他们有时很难看懂内地的法律案和相关政府文件。

  这个集合了政界名人、大企业家、大律师、会计师、经济学教授、教育家等的代表团,成员们多数受过西方教育。在他们当中,还有数位现任或者卸任的香港立法会议员。开会、讨论财报、质询政府官员是他们的强项。

  不过,不止一位香港代表说,他们有时很难看懂内地的法律案和相关政府文件。代表杨耀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就看不懂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我很想知道纪检部门花了多少钱,钱花在哪些方面,就是看不到。”杨耀忠说,对这块内容的了解,直接决定了他给预算报告的投票意向,“如果都花在吃喝上,那我肯定不同意。”

  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的杨耀忠说,在香港当选议员的第一年,都有相关的培训。他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建议开设相关课程,培训他们如何读懂政府相关报告。

  翻开选举法草案的文本,杨耀忠指着“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条款,问记者,“你们大陆法都这么原则吗?”“什么是‘必要时’?法官怎么判?”

  当记者告诉他具体到适用法律时,“两高”会出司法解释,对这些条文进行细化。

  据他介绍,香港团讨论法律案时,经常会对这些原则性条款提出批评。到决定是否投赞成票时,他会从大原则出发。比如选举法规定了城乡选举比例1比1,“这个是进步,我会投赞成。”财政预算也是看大原则,“如果对三农投入多,取消农业税了,我就会支持。”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每年“两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都会派员到深圳或珠海给港澳代表开吹风会,介绍即将在会上审议的法律案。在港澳代表不熟悉内地法律的情况下,吹风会上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投票意向。

  “叫官员过来问话,完全可以做到”

  “人大也不是一团和气,只是矛盾都在台下解决了。”

  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国谦参选人大代表时的卖点是,想把香港严谨细密的英式议会文化介绍到“两会”来。来了北京之后他才发现,“运作体系完全不同”。

  叶国谦介绍说,香港立法会每个星期都开会,他们从早上8点进议事堂,到下午五六点钟,有时还出不来。“我们的工作就是开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会场)一定有政府的代表,他们要听取我们的看法,回答我们的问题。”

  几位议员代表都认为,议事、质询不可能在将近3000名代表一起开会时进行。所以,他们在大会堂主要是“听”。但他们坚持,在人大常委会开会,“叫官员过来问话,完全可以做到。”“两会”期间,香港代表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会外寻找“质询”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每年“两会”期间是他们质询的黄金时间。这个时候,通过大会秘书处或者港澳办约见有关部门往往能迅速得到答复。在他们看来,错过了“两会”,很多事情提是提了,当事部门究竟有没有改,改到什么程度,很难追下去。

  在这期间,大量的香港媒体记者也是潜在的质询力量。某香港媒体驻京记者说,通常代表在“两会”期间拜会某一部委,都会有香港记者跟着采访,有关部门就会更加重视。在这一点上,澳门的记者非常羡慕香港记者。

  3月9日上午,趁大会休会的空当,几位香港代表通过大会秘书处约见了公安部有关人员,集中“质询”了几件事情。黄国健说,有的不一定马上解决,不过肯定更有效率。“我们的心情其实很难讲,有很多批评的意见。”叶国谦说,几年前,他提出取消民营医院营业税,财政部迟迟不解决。他找到财政部一位处长,处长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就是少收点钱吗?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哪里复杂!”

  在离开“两会”的日子里,为了让监督更有效,香港代表有时会集体出动。有个香港人在福建被判了死刑,家属喊冤,几位代表飞到福建了解情况后,那人一直被关到现在。

  “人大也不是一团和气,只是矛盾都在台下解决了。”黄国健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南方周末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香港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