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楼背后原来还有座“灰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01:28  长江商报

  为原清末湖北咨议局议员公所旧址,1938年被日机炸毁,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前原貌重现

  本报讯(记者 吴睿)武昌红楼后面的大片瓦砾地将成为历史。昨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维修改造项目进入批前公示,明年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之前,红楼后面的“灰楼”——原湖北咨议局议员公所将恢复百年前的原貌。

  从武昌上长江大桥途经红楼,人们会发现红楼后面的空地上是残垣断壁和瓦砾杂草。实际上,这里原是与红楼并立的“灰楼”原址。

  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梁华平介绍,1910年湖北省咨议局大楼(红楼)落成时,后面4800多平方米的地块上原有4栋二层楼连成的四合院式的建筑,为供咨议局议员食宿的议员公所,因主体颜色为灰色,而被称之为“灰楼”。目前,“灰楼”的南楼保存完好,为博物馆的办公区,其余3栋建筑于1938年武汉会战时被日机炸毁。

  昨日,在梁华平的指引下,记者在“灰楼”原址看到,后来历年新建的一些建筑都已经被拆除,北楼已经看不到原来的痕迹,东楼一堵残墙仍静静地矗立着,空地上堆满了红色、灰色的砖瓦。梁华平告诉记者,这些砖瓦都是日机轰炸后遗留下来的,西楼旧址还包着水泥的墙基实际上是红砂石质地,而东楼残墙则在日晒雨淋下挺立了70多年。

  记者从规划效果图上看到,复原后的“灰楼”与红楼一起成为武昌起义军政府两大建筑群。按照规划,“灰楼”将用老工艺复原,材质基本上利用遗留下来的古砖瓦,整旧如旧。梁华平表示,东楼的残墙也是日本侵华的一个罪证,这堵墙将成为修复后“灰楼”的墙体,作为文物继续保存。

  目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对这个维修改造项目进行批前公示,拟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明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前,“灰楼”将完成复原维修和布展。

  溯源>>

  100年前,它是

  “议员们的招待所”

  武昌红楼可谓众所周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阅马场还有“灰楼”。这组神秘的四合院式建筑从1910年落成至今,有70多年是“四缺三”,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梁华平把它比喻成清末的议员招待所。

  1909年10月14日(阴历九月初一),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浪潮中,湖北咨议局在武昌举行开局典礼,但是这个“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的舆论机构没有自己的房屋,似乎当时并没有租用宾馆做会场的惯例,成立之初的咨议局选举、开会、办事,经常借用省教育总会或劝业公所的房子。营建咨议局房屋遂提上了议事日程。

  议员们认为,东西洋各国议院的建筑格局严肃庄重,议院内不设议员食宿之处。每届会议期间,议员们不能在议院内留宿聚集,均须散居于外面各个旅馆,以杜绝弊端,避免嫌疑,以示廉正。但考虑到我国习惯不同、交通不便,若会议期间居住远散,势必影响开会时间和议员出席人数。因此,议员们提议在拟建的咨议局议场(即现在的红楼)后面,另建一个专供议员食宿的议员公所。

  1909年12月,计划投资2.6万余两白银的议员公所开工。这个当时的重大工程进度很快,1910年9月初和红楼一起竣工。议员公所紧倚蛇山,由4栋二层式灰墙红瓦楼房组合连接而成,长约110米,宽约40米,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四合院,其功能相当于咨议局会议期间议员的驻地宾馆或招待所。为避免与议场直接相通,议员公所东边另辟有门户供议员出入。

  “灰楼”的建筑风格与红楼基本协调,虽然做工不及红楼精良,但质量上堪称精品,虽然东、西、北3栋楼在武汉会战期间被日机轰炸,但东楼的一堵残墙矗立至今,保存完好的南楼成为博物馆的办公区。70多年来,日机炸毁部分的“灰楼”旧址上,被其他单位建成职工宿舍,直到2005年前后才被拆迁完毕。

  如今时隔百年,这组神秘的灰色建筑又将进入施工阶段,复原后的“灰楼”及其内部布展,有望成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中的又一看点。

  本报记者 吴睿

  链接

  阅马场“灰楼”复原效果图。本报记者 吴睿 翻拍

  被日军轰炸而矗立了70年的东楼残墙。本报记者吴睿 摄

  “灰楼”旧址仅存保护完好的南楼和东楼的一堵残墙。本报记者 吴睿 摄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