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8家央企退出离房价回归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01:46  红网-潇湘晨报

  [社评]

  本报评论员 周东飞

  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就在这场发布会召开的3天之前,也就是全国两会闭幕的第二天,春风得意的央企在北京一日拿下3块“地王”。一时间舆论哗然,甚至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痛批央企争当“地王”是与民争利。本来,央企存在的意义是要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及关键行业,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而不是要在房地产这样的领域扎堆圈钱。央企作为国有资产,有责任有义务配合政府调控房价的行动,充分体恤民众的疾苦。它们凶猛拿地的举动,不仅将“国X条”之类的调控政策视若无物,而且直接成为高房价的推手 。

  此番国资委宣布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领域,多多少少算是给了沸腾的舆论一个交代。不过这番许诺的价值也不必去过度评估,因为非“16家”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工作从2004年起已经起步,时至今日仍然不过是重申这样一个思路。而且,这些央企的退出并无一个明晰的时间表,把手上的土地用光后退出实在是弹性过大。不过,我们自然愿意相信国资委的部署在央企们那里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执行,房地产领域很快只剩下16家获得批准的央企。即便真正如此,社会所真正关心的房价理性回归问题仍然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08年78家央企所属的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尽管总数达到227户,在所有央企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中的比重占到60%,但其收入和利润分别只占到15%和7%。也就是说,真正的厉害角色是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16家央企,78家央企的退出并不一定会对土地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78家央企不再拿“地王”,丝毫不代表16家央企也放弃了“地王”争夺。再进一步说,就算央企不拿“地王”,让任志强这样的地方国企或者潘石屹这样的民企夺得“地王”,就一定会使民众从中受益吗?无论谁当“地王”,都只会让房价变得更高。

  78家央企的退出,在客观上会降低拍卖土地时的竞争激烈程度,但其作用十分有限。要控制地价,就必须重新审视目前实行的“出价高者得”的土地拍卖制度。今年两会期间,经济学家厉以宁就提出了土地拍卖让“房价低者得”的建议,先由政府确定地价,开发商房价报价低者获得土地。类似建议,都有探讨和尝试的价值。同时,不能忽视地价与房价相互推高的内在联系,通过扩大保障房比例、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等办法稳定房价,降低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预期,反过来自然会遏制开发商疯狂抢地的冲动。

  无论采取何种解决方案,均要考验政策的执行力。如果政策确有足够的执行力,那么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也不至于无功而返,房价也不至于越调越高。而执行力既关乎行政体系的效率,也同样关乎不同层面利益分配的现实难题。地方政府在房价调控中的迟疑期艾,无疑跟土地财政有直接关联。而破除地方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又牵涉到税制改革等深层课题。但是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与房地产畸形膨胀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遏制地价房价高涨,在78家央企退出的承诺之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