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02:42  华龙网-重庆晚报

  在一片指责和调控声中,近日北京土地市场的几场激战,依旧表明房地产市场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而“罪魁祸首”则被归结为“不务正业的央企”。昨日,国资委祭出重剑,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这固然表示了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但由于留有松动的口子,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具体影响,还尚待观察。

  “央企地王”成为导火索

  就在本月中旬,主营业务非房地产的央企在土地市场狂砸“银子”。

  3月12日,中国远洋集团下属的远洋地产旗下的北京远坤以23.7亿元获得了泉州路和浮山地块。3月15日,远洋地产旗下的北京远豪置业又成功投得北京大望京项目,总价40.8亿元,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2.7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远洋地产在竞争中击败的对手中维地产,竟然也是来自央企中国烟草集团。除远洋地产和中维地产外,中国兵装集团下属北京世博宏业3月15日也参与“飙地”,以30197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了北京东升乡项目,创出单价地王。

  “在政策紧缩、空气紧张的时候,往往都是央企充当先锋队。”对于地王的出现,业内普遍这样评价。“市场不按温总理说的办,地方政府与央企并不买总理的账,一点不给面子的甩了个大耳光。”房市大嘴任志强词锋更是犀利。

  谁都知道,中国远洋、中国兵装和中国烟草等央企主营业务均非房地产。

  国资委痛下杀手

  央企在房地产行业的举动,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据介绍,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初步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

  除16家以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2008年,这些企业所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只占到15%,利润只占7%。

  记者 陈富勇

  操作难度大 效果待观察

  “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表示了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重庆容磁地产总经理王雪松如是认为。但他也分析说,由于具体操作的难度较大,留有一些松动的口子,对楼市的影响应该不大。

  这事儿现在还没说细

  王雪松表示,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部分在重庆也有投资,如中石油集团下的大庆石化就在重庆开发有香溪美林。但这批央企整体看开发规模不大,在重庆房地产的影响力,远不如保利、中海、华润、招商等主业为地产的央企。

  王雪松表示,政策中并没有对“不退出”给出强烈的惩戒措施,还留有一些口子。比如只要求“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因此更像是对开发商的道德规劝。

  王雪松还表示,由于股权的复杂性,要完全认定央企也较难。如长安地产,算不算央企?还有一些涉及上市企业,使用行政命令退出有一定难度。

  关键在于央企太有钱

  王雪松分析,近百家央企挤入房地产行业,一方面说明这个行业有暴利,另一方面也在于央企太有钱,而这个钱主要是来自银行。让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其目标着重于对调控土地市场的过热,但并不能杜绝地价上升势头。

  “开发商拿地的主要动机应该还是出于对土地未来的收益考虑。拿多少地与是否能够挤入国家地产主业央企名单并无多大关系。”王雪松认为,就算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资金仍会流向其它央企。

  王雪松表示,要遏制地价涨幅,根本一点就是紧缩信贷。“当开发企业没有资金支持时,地价自然就下来了。”记者 陈富勇

  新华时评

  是央企 就该务正业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这是对民意的认真回应,更是央企发展回归本业的必然要求。

  按照国家的部署,央企已明确主要集中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七大行业。但现在他们却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纯属“不务正业”。

  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央企施展的舞台,应该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而绝非一味创富和与民争利;另一方面,在当前价格快速飙升的房地产市场上,央企大肆“攻城掠地”已成为房价高涨的重要推手。

  央企靠先天优势参与竞争,这本身有违平等的精神。同时,不计成本的投资终将隐患重重,一旦损失依然要靠国家埋单。

  需要指出的是,让“不务正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大家更期待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人们在为“决心退出”叫好的同时,更关注“能否退出”和“如何退出”。

  获1350亿元授信

  央企拿地不差钱

  据不完全统计,一周以来,多家中央企业已获135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

  3月10日,农行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中国中铁提供1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用于支持其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板块的发展。之后,农行在12日又向葛洲坝集团授信200亿元。

  去年,仅国家开发银行去年就向115家中央企业发放本外币贷款2613亿元。

  部分专家则认为,信贷流向央企使其萌发了投资冲动,在地产行业则表现为“地王”的大量出现。证券时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