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一初一实施研究性学习高中至少完成3个研究

  省教育厅公布我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后,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开设选修课,不仅教师关心,家长们也多有好奇。昨天,树德中学召开新课改预演和探索专题会,率先公布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案”。据悉,从今年高一年级起,高中生需在3年内完成270个学时的研究性学习,修满15个学分,且完成至少3个专题研究。

  操作:针对兴趣设置课程

  树德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在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实施,每周两课时和假期进行。据介绍,该校2000多名高一学生今年都参与了研究性学习,仅光华校区学生就开发了内容涵盖时政、教育、城建、商业、民风民俗、文化、娱乐等145个课题,《走进同性恋世界》、《非主流文化对‘90后’的影响》、《刘海对视力的影响》、《电脑的广泛使用对中国汉字传承的影响》、《喜羊羊的魅力》……

  该校校长毛道生说,研究性学习最关键之处是课题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选修课必须避免成为学科教学课的延伸,“我们给喜欢体育的学生开设了篮球、足球、武术等兴趣班,为理科生开设了‘生活中的哲学’,给文科生开设了‘物理讲座’和‘生活中的物理’。”另外,毛道生明确表示,新课改对高考没有负面影响。他认为,高考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面、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死读书的人是考不好的。

  观点:课程资源需社会支持

  省特级教师、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认为,学生开展研究同样需要很多研究资源,例如要请教专家,查阅资料,还需要访问有关部门……这些都需要社区、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图书馆以及家长等给予积极支持。他建议建立全国性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库,以解决学校资源的不足和学生寻找资源困难的问题。本报记者 周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