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侠肝义胆河南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04:39  大河网-河南日报

  反垄断专业户

  □本报记者李 力

  【人物档案】董正伟,渑池人,律师,2002年后在北京发展, 被称为“反垄断专业户”。近年来他打的反垄断维权官司有:“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押金返还案”、“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小额账户管理费撤消案”、“铁路退票费取消案”,等。

  3月10日,记者电话联系上董正伟,请他盘点一下近两年他打的反垄断维权案,尽管到京已发展七八年,董正伟的普通话里还是带有较为明显的河南口音,他连连说:这太多了,太多了。

  董正伟说得并不夸张,因为他被称为“对所有的垄断行业都出过手”的维权律师,还有媒体给他戴上了“反垄断专业户”的帽子。

  2007年初,董正伟发现自己的“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不能刷了,他排了一下午的长队去退卡。工作人员告诉他,不能退押金20元,理由是“这属于人为损坏”。董正伟觉得很奇怪,卡面完好无损,以前工作人员说过这种卡不会出现消磁现象,现在不能用属于正常损耗,怎么就被定为人为损坏了?

  董正伟拿起了他擅长的法律武器。

  先于他,当时已经有两人状告一卡通收取押金违法,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大二学生林某,一位是普通市民肖先生。前者一审已败诉,后者进入审判程序。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林某和肖某均以败诉收场,董正伟却胜诉了。董正伟觉得是自己的辩护技巧帮助了他,他没有像林某和肖某混淆“押金和成本”两个概念,在辩护中,他紧紧围绕“押金”而不是“成本”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董正伟获得了押金的返还,小试牛刀,初战告捷。

  董正伟兜里还有一堆磁卡,他拿出银行卡跟一卡通对比,“唔,都来自同一家族。”他决定跟银行卡“斗”到底。同年5月8日,董正伟又将工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取消银行收取银行卡小额账户管理费、年费、工本费、取现费、密码挂失费等七八项费用。

  但他一审败诉,接着二审又败诉。痛定思痛,董正伟改变了维权策略,他放弃诉讼的方式,改为通过行政复议的途径。2007年8月16日,他向银监会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列出了4条申请,共计1万字。21日,他又将同样的申请发往国务院,申请理由更充分,字数达到两万。董正伟的目的达到了。2008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不出面进行行政调解,银监会作出了“不确认当事银行的收费行为合法”的表示。

  在他得意的公益法律行动“作品”中,无不透着一个“巧”字。他巧用法律条文促使国家发改委建议铁道部取消退票手续费,并使铁道部承诺愿意修改人身财产赔偿限额,完善火车票听证制度……董正伟称,改变不合理的东西当然需要众人“轮番轰炸”,但也要讲求“技术”,比如:找巧妙的理由;利用对方工作中的失误或者程序上的错误;等。寻找良机也很重要,否则很容易被认为“无厘头”。

  进入2010年,董正伟又忙开了,2010年1月10日,董正伟向铁道部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公开火车票实名制的法律依据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铁道部答复不属于信息公开范围,1月28日董正伟对此提出行政复议。

  2010年3月11日,董正伟组织柏平亮、陈东、梁会青对京津高铁、武广高铁等票价垄断和铁道部限制高铁发车班次数量进行“反垄断举报”,建议半价销售火车票(每公里0.25元),并将提起相关反垄断民事诉讼。

  董正伟并非科班出身,有人说他打公益维权官司是“沽名钓誉”,对此,董正伟并不介意。“但凡做事,都会有人捅刀子、有人质疑,我无所谓。我的想法是,我年轻时做了这么多公益事情,年老了就会少些后悔”。

  【记者手记】从董正伟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看到了不服输的精神。初中毕业的他,凭着一股子钻劲,拿下了律师资格;当上律师后他又频频向垄断行业叫板,为维护普通人的权益做着不懈的努力——这种精神,升华了他的境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给了我们启迪和思考。③6

  付出一点 挽救生命

  □本报记者尹海涛

  【人物档案】范桂林,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的护士,她在2008年为一位香港同胞捐献干细胞。

  3月22日下午,记者在郑州市儿童医院见到了该院新生儿病区的护士范桂林,稍显瘦弱的她在2008年为一位香港同胞捐献干细胞,曾引发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

  两年过去,27岁的范桂林面对记者的采访,有些意外:“这件事情过去快两年了,我都快忘了。”

  范桂林是驻马店人。2005年从省医附属护校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一直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当护士,她在2006年5月25日献血时,才了解到中华骨髓库的情况,于是加入了志愿捐献者队伍。

  2007年10月,范桂林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她与香港一名2006年8月患白血病的翁姓同胞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配上型,询问她是否可以捐献干细胞。

  “我当时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范桂林说,事实上她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虽然她本身就是医护人员,但是对于捐献干细胞一无所知,于是自己到网上去查了查捐献干细胞对人体的影响,不少专家都表示捐献对人体没有损害。

  时隔快一年,2008年6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再次和她联系,告诉她,经过高分辨配型结果显示,范桂林与这名香港患者的HLA分型完全吻合,捐献时机已成熟。随后的7月29日,范桂林在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郑州工作站负责人顾国荣的陪同下,到指定医院做了捐献前的全面体检。体检结果显示,她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2008年9月2日,范桂林在北京市指定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开始捐献前几天,医生给我注射动员剂,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进入人体外周血中,以便采集。捐献后感觉四肢麻木,身体不太舒服。”范桂林说,虽然身体有些异样反应,但是毕竟年轻,休息一段时间后就恢复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香港同胞的生命,觉得还是很高兴的。为此,郑州市儿童医院还在她捐献出发前专门召开了欢送会,号召全体员工向范桂林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据了解,范桂林捐献的对象是香港白血病患者翁某,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2006年8月患病。由于这名女性的体重和范桂林有几公斤的差异,所以2008年9月2日是第一次采集造血干细胞,后来又进行了第二次采集。

  回忆起发生在两年前的那一幕,范桂林显得很平静,像是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因为有相关规定,捐献者不能打听受捐者的情况,更不能相互联系,因此,范桂林并不知道她的捐献对象如今情况如何。

  3月15日,42岁的郑州保安王光正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生命种子”已于当晚运抵济南用于救治一名8岁的白血病患儿,成为河南省又一例成功的干细胞捐献。

  河南省红十字会从2002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03年1月份,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南省分库。从2003年4位捐献者、2004年7人增加到2008年33位捐献者,爱心在不断地积聚,成就了河南省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的无私善举。截至去年9月4日,河南已经有11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范桂林说,2009年9月5日,河南省红十字会举办了一次干细胞志愿者联谊会,包括她在内的103位捐献志愿者参加了活动。这次联谊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为2006年到2007年间的捐献者颁发奖章。据了解,每位捐献者都会获得由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颁发的奖章。

  我省第14位捐献者邹超平说:“付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忍受那么一点点疼痛,轻松挽救他人的生命,值。”

  【记者手记】郑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春香告诉记者,范桂林是河南省第96位干细胞捐献者,对于干细胞捐献来说,在正常人群中配型几率为1/4-14万,她的捐助对象又是香港人士,因此成为中华骨髓库服务全球华人的佳话。③6

  志愿者的志愿者

  □本报记者 樊 霞

  【人物档案】叶子,本名张宇欣,1992年开始接触公益事业,2005年底正式参与组建河南志愿者组织“快乐分享互助联盟”,并成为核心骨干。

  3月10日,记者再次见到叶子,感觉她没有变化。“不对,我现在和以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叶子说,如果说早期做公益活动是凭着热情付出爱心的话,“现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推广爱。也可以说,我现在是职业公益经理人。”

  作为热情、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志愿者,叶子尽心尽力。去贫困地区走访需要帮助的受教儿童,到不熟悉的政府部门索取贫困儿童名单。很多人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持有怀疑态度,叶子必须一次次向人解释自己是义工,义工的意义在哪里,但某些人的误解和白眼仍然令叶子难以忍受。

  叶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她也有家庭,开着一间赖以生存的店铺。如果不是全身心投入公益活动中,“我想我的生活也是充满小资、充满浪漫情调的。”叶子说。

  公益事业改变了叶子。当年,寻找叶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她不是在活动现场,就是在准备活动。没有活动经费,志愿者们凑钱,叶子“抠门”到大家AA聚餐后,还将剩下的33元钱作为下次活动经费。

  叶子和她的志愿者组织积极救助失学儿童,帮助贫困的病患者联系医疗机构,公益活动一度非常活跃,其事迹曾于2006年、2007年在省会郑州媒体上密集出现,叶子也因此成为志愿者们熟悉的组织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有近20年公益活动经验的老志愿者。”

  然而,在百度搜索上,叶子和快乐分享互助联盟的消息在2007年戛然而止。

  2007年的一件事,令叶子的公益轨道发生了转折。一位受助的尿毒症患者需要更大力量救助时,叶子和她的团队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而这位受助者在面对更强有力的帮助者时,给叶子发来了一条短信。正是这条短信,让叶子停下脚步,反思反省,“作为一个志愿者,到底能做什么?”

  “我们前期帮助了这位受助者很多,但我们没有能力也无法为她募捐到巨额医疗费用。”叶子至今还保留着那条短信。在短信中,这位受助者很愤怒地指责叶子:“别瞎能,比你能的人多的是。”

  叶子承认自己和其他志愿者们走了弯路。“作为义工,单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救助,“那只会让我们自己痛苦。”叶子说,“但这并不是我们做志愿者的目的。”

  叶子回忆说那段时间自己的情绪非常低沉。但她也很幸运,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各行各业的老师们,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对叶子困惑的种种问题指点迷津。三个月的反思过后,叶子顿悟:志愿者在帮助别人时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爱。但志愿者也需要心理调整,需要怀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做公益活动。“那么,就让我来做志愿者的志愿者吧,把我的经验,用我学到的知识,去教会更多的志愿者如何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志愿者们在公益活动中明白,度己为,恒慈爱”。

  “度己为,恒慈爱”是快乐分享互助联盟的宗旨,即用适合自己的力量用一生的时间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叶子现在依然很忙。她和团队在坚持做助教、策划公益项目的同时,还积极深入大学校园,培养大学生甚至小学生如何去做志愿者。小店也已经转为爱心股份制的运作模式,每一个爱心人士都可以投资,但必须将利润的20%留作公益事业经费。现在的叶子,更知道怎样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受到帮助。

  “我会继续在公益事业这条路上走下去。”叶子说自己还有一个新的目标,希望个人生活和公益活动的比例是1∶1,“这才是一个志愿者的最佳工作和生活状态,才更有能力和信心去帮助别人。”

  【记者手记】20年来,无论身边环境如何变化,叶子不变的始终是一颗热爱公益活动的心,执著、真诚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寻找有效帮助他人的途径是她的目标,瘦小的身躯显现侠义风范。③6

  “单车侠”二三事

  □本报记者 杨万东 本报通讯员 赵倡文

  【人物档案】“单车侠”,沁阳市在温州打工青年郭小亮,2009年12月19日,在温州市街头,他及时果断地抡起自行车砸向抢劫后逃跑的歹徒,被网友誉为“2009年中国第一爷们儿”。

  郭小亮疾恶如仇的侠义心肠从他爸丢钱开始显露。

  10多年前,郭小亮的爸爸为了改变家里的贫穷状况,在收完麦后,与几个朋友商议着合伙去做点小生意。筹了6000元钱后,由郭小亮的爸爸保管,然后去外地进货,在市场上,挂在自行车前把上的手提袋被人给偷走了,里面装的6000元钱也因此丢掉。

  6000元钱,改变了郭小亮家的生活。为还朋友们的钱,郭小亮的爸爸每天埋头在地里干活,可几亩地的收入,除去全家的吃喝花销,又能剩几个钱呢?从此,小亮很少见到爸爸的笑容,他爸爸每天睡不好觉,后来落下了头痛的病根。

  郭小亮劝爸爸说:“爸爸,你别发愁了,等我长大了,一定把小偷给你抓回来。”

  郭小亮初中毕业后,看到爸妈为自己上高中四处借学费,便决定辍学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纸厂。在纸厂打工3个月后,郭小亮就当上了代班长。这年12月的一天,郭小亮骑着自行车一进家门,就喊道:“妈,赶快给我拢堆火烤烤,快冻死我了!”他妈出来一看,儿子的棉大衣不见了,冻得缩成了一团。忙问:“出什么事了?你的大衣呢?”

  原来,那天快下班时,一个女工不小心掉到了打浆坑里,大家赶忙把她捞上来,可她衣服已经湿透,郭小亮见状就把大衣让给她取暖。

  有一次,郭小亮骑自行车到朋友家,见到一辆摩托车把一姑娘撞翻在地。他赶快跑过去与骑摩托的年轻人一起把姑娘送到了医院。就在郭小亮忙着给姑娘办住院手续时,那撞人的年轻人悄无声息地走了。医院让交住院押金,郭小亮摸摸空空的口袋犯起了愁,可当他听到伤者的呻吟时,二话没说,跑到医院附近的姨家借了400元钱。

  回到家中郭小亮告诉爸爸救人的经过,并说自己借了姨家400元钱替姑娘交了住院费。他爸在夸奖儿子的同时,也为那400元钱担心。郭小亮看出了爸爸的担忧,说:“没事,撞人的摩托车号我记住了,能找到他的。再说,那姑娘伤好了也会还咱钱的!”

  后来郭小亮听说撞人的年轻人找到了,他就一个人去要钱。可当他到年轻人家里时,顿时泄了气,这个人父母双亡,别说400元钱,就是40块钱他也拿不出来。郭小亮没有提钱的事,二话没说就走了。

  那个受伤的姑娘出院后,因为家贫,也没法把钱还上。

  2001年过罢春节,郭小亮来到温州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一拿到工资,郭小亮给在老家的好朋友高团打了个电话,托他办个事。一个星期后,高团来到郭小亮家,一进门就对郭小亮的爸说:“大叔,小亮给那姑娘垫付的400块钱人家还了,让我给你送来。”郭小亮的爸爸不相信,因为在这之前,他去要了好几次人家都不给。于是问:“你这钱从哪来的?肯定不是那姑娘家给的。”

  高团只得说出了事情真相,钱是郭小亮寄的,他交代高团,就说是那个姑娘家还的。郭小亮的爸爸听到这些,竟也想通了,以后没再为这个事耿耿于怀。

  2009年,当郭小亮抡车砸翻劫匪后,他向打工所在的酒店负责人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事,希望酒店为我保密。”

  劫匪抓住了,砸翻劫匪的英雄却“失踪”了,媒体对郭小亮是“穷追不舍”。为了寻找郭小亮,人们把当时监控摄像头拍摄的郭小亮砸车视频放到网上。郭小亮也因此被找到。

  【记者手记】小人物、大英雄。郭小亮抡出的已经不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正义、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整个社会所弘扬和赞赏的公共美德。一个小人物的身影,更折射出一个大英雄的轮廓。而他平时所做的事,说明他侠肝义胆之举绝不是一时冲动。③6

  侠肝义胆显柔肠

  杨晓东

  让我们感受无私,感受正气,他们四位是千千万万侠肝义胆河南人的鲜明代表:怀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做公益活动,即使走了“弯路”也要执著真诚地坚持下去的志愿者——叶子;从小就疾恶如仇,曾数次无私助人,又在关键时刻勇砸劫徒的务工者——郭小亮;还有频频向垄断行业叫板,为维护普通人的权益做着不懈努力的律师——董正伟;万里之外为素不相识的香港同胞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护士——范桂林;他们的侠肝义胆涂抹着中原大地五彩的画卷。

  这些侠义之举无不显示出他们胸中的柔肠,这种柔肠,不是儿女的情思,也非一己的忧伤,他们所体现出的正是我们中原人所特有的急人之所急,拯人于危难的品格,不做锦上添花的贵客,要做雪中送炭的义士。这不是文人侠客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平凡人。

  中原大地,有奔流不息的黄河,有巍巍耸立的太行,这里是荆轲聂政的故乡,有汉魏风骨的滥觞。古有张巡、岳飞,今有任长霞、沈战东;中原大地所哺育出来的儿女,涌动着视险如夷、疾恶如仇的正气;喷薄着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豪气,他们的铁骨直肠丰富着又不断演绎着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中原大地回荡的不仅是雄浑魄大的汉唐遗响,更是河南儿女深沉不息的时代脉动。③6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