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昔吃“码头饭”今端“科技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08:54  解放日报

  本报讯 (洪梅芬 袁昭宇)徐汇向浦江敞开了大门!一条长达8.4公里,与浦江对岸世博园区遥相呼应的绿色长廊——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设,将于近日竣工向游人开放。这条由全钢结构的“龙之脊”彩虹观光桥、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组合的绿化带,将成为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黄浦江景观带。

  家住枫林社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生活在黄浦江边,看江得跑到外滩。”5年前的徐汇区地图上,这里的城区布局、市政道路几乎空白。蜿蜒10多公里的浦江岸线都被厂区、码头的围墙挡住。如今,新建的4车道丰溪路、云锦路,使徐汇向滨江敞开了胸怀。为世博配套,与滨江连接的龙华中路、宛平南路、东安路、瑞金南路、枫林路和打浦路过江隧道复线,以及龙耀路过江隧道的建成,使肇嘉浜路以南,龙吴路以东,涉及斜土、枫林、龙华、长桥4个街道,约五分之一的市政版图发生了变化。

  蜿蜒曲折的绿色长廊,勾勒出徐汇产业空间新的天际线。区长陈寅表示:抓住世博机遇,向世博借力,以滨江开发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经济转型。

  转型,从靠近滨江的龙吴路可见一斑。由市区通往吴泾工业区的这条陆路通道两侧,原先一字排开水泥、造纸、陶瓷等企业及10多个码头。滨江开发中,高能耗低产出产业大部分转移,沿江7.4平方公里区域定位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腾出的土地还未出让,大量的服务外包、动漫创意、软件设计等一批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已迅速向周边聚集。罗秀路的贝塔斯曼呼叫平台从这里向全世界提供呼叫服务。在石龙路创意产业园区,除占地1.2万平方米的上海电子艺术基地外,1.5万平方米的电影制作园、6万平方米的音乐创意园等也已启动。龙吴路徐汇段这条昔日典型的传统产业大道,正迅速转变为现代服务业通道,“吃沙石料码头饭”的传统劳动者,越来越多捧上了科技产业的饭碗。徐汇区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收入,也从原来四大支柱产业的末尾跃升首位,达70.8亿元。

  转型,还带来环境之变。昔日灰蒙蒙的天逐日清新。自2007年徐汇滨江开发以来,沿江的水泥厂、沙石料码头,以及10多家铝制品、造纸、塑料制品、印刷企业等关停并转。据环保统计,原来徐汇每平方公里降尘量月均8.8吨,滨江地区是一大污染源。住在龙华港附近的李女士感受得更真切:遇到刮风天,家里门窗关得再紧,手摸到哪,哪里就是一层沙土。如今,徐汇的平方公里月降尘已经减少到8.6吨。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