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妇联主席疾呼能否唤来预防家庭暴力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13:51  金羊网-羊城晚报

  □牛日成

  热点快评

  REDIANKUAIPING

  几天前,番禺某小区10岁男孩邓天威在家中被父亲杀死的人伦惨剧,引发社会持续关注。“从得知这个事件到现在已经四五天了,我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脑海中仿佛还能看到孩子那无助的绝望神情,仿佛还能听到他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广东省妇联主席温兰子在金羊网上实名发帖流露心底之痛。(3月18日《羊城晚报》)

  一名妇联主席心底的灼痛,既是对一个生命被无情扼杀的痛惜,更是对不能有效预防家庭暴力悲剧重演的焦虑。

  小天威惨遭家庭暴力夺命并非孤案,尤其令人痛惜的是,他之死不是没有先兆。此前,遭生父邓飞毒打已几乎是家常便饭。事发前三天,邓飞还在生意档口当众将小天威痛打一顿。一段时间以来,邻居曾经多次向小区报告,还拨打过110报警,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乃至最后酿成惨剧。

  由此,一串问题很有必要去反思:谁来管家庭暴力行为?社会机构如何发挥作用?警方如何介入?邻居该做些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属于私有,爱打爱骂随自己,有的家长还以“不打不成才”作为施暴的幌子。局外人又多认为打骂孩子是别人的“家务事”,怕惹麻烦,不愿干预。再说相关机构,不少人都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凡不闹出人命的家庭暴力行为,都认为“无从下手”,恪守“民不告官不理”的处事原则。记者到小天威生前所在小学采访时,学校老师不言平时所见所闻,反而迫不及待声称:“此事在家里发生,与学校一点关系都没有。”社会机构对家庭暴力的漠不关心可见一斑。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时代变化,现在居委、派出所等机构参与处理私人家庭问题越来越少。而邻里之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锁”自己,加上“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作怪,家庭暴力愈演愈烈的危机潜伏家中,乃至有朝一日惨烈爆发。

  小天威之死,暴露出的正是社会预防家庭暴力机制的缺失。家庭暴力不是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任何机构、团体和个人都有责任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包括从劝解提醒到举报投诉。正如温兰子所说,这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不难做到,但却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善莫大焉。

  通过建立预防机制以遏制家庭暴力行为的恶化,邻近的香港已有成功的探索。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设立热线电话,一旦接报就派出社工组分头接触孩子父母、孩子本人和学校,了解具体情节轻重缓急,轻者对父母进行指导劝谕,重者则联系警方和社会福利署向法庭申请强制保护令,确保孩子绝对不受伤害。可以肯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