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文称——人民币不是“替罪羊” 中国应抵制美国逼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22: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文称——人民币不是“替罪羊”中国应抵制美国逼迫

  “中国经济正带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世界需要中国的力量,人民币升值损害中国经济,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据新华社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出现的问题,人民币汇率成了替罪羊,这是错误的,中国理应抵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篇题为《人民币成为替罪羊》的文章指出,中国理应抵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幅升值会损害中国经济增长。日本屈服于美国压力大幅升值日元,从而最终陷入“失去的十年”,就是一个例子。此外,货币升值不可能解决贸易赤字问题。过去近20年来,日元对美元升值也未能解决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问题。

  文章还指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正带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世界需要中国的力量,人民币升值损害中国经济,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文章认为,美国应停止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而应加强合作。

  文章还指出,在目前围绕人民币汇率争论中,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世界并不存在完全自由的货币市场,各国货币供给由各国中央银行控制。由于美联储控制着美元的供应,因此在美元币值问题上比其他任何方面都更有影响力。

  文章说,固定汇率并不少见,也非洪水猛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国家货币都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过固定汇率,此举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促进贸易和资本流动。文章指出,在过去十余年,中国实行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繁荣,也促进了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给世界贸易和经济也带来极大好处。

  人民币升值并非“万能药”

  据新华社电 针对所谓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指责,美国部分报刊和经济学家近日指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不会奏效,反而会损害美国经济。

  美国《时代》周刊17日刊登该刊资深记者迈克尔·舒曼的文章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医治美国经济问题的“万能药”。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升值,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并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上升。而且,人民币升值实际对美国经济具有破坏性作用——人民币升值只会让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上升,这对当前遭受债务和就业危机的美国民众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文章还说,即使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行业竞争力下降,但相关就业机会只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而绝不会是美国,美国的整体贸易赤字也不会减少。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中国问题专家盖保德17日表示,很难简单地判断一国货币是否遭到操纵,或其货币币值遭到压低,因此他不认为中国有意操纵汇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鲍泰利指出,就事实而言,很难认定中国操纵汇率。

  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弗兰克·纽曼和经济学家丹·纽曼16日在美国《外交政策》期刊网站发表文章指出,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对美国出口行业并没有好处,反而会让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代价。

  人民币升值只会让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上升,这对当前遭受债务和就业危机的美国民众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迈克尔·舒曼

  新闻背景

  美国今年将举行中期选举,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近日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试图迫使美国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

  不少美国经济学家和媒体都指出,美国要降低对华贸易赤字,根本的问题不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而是如何提高本国的储蓄率,并放宽对自身产品的出口限制。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