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跌倒在白小姐的脚下

  倾诉:忘忧草

  年龄:34岁

  职业:企业主管

  撰写:高歌

  《特码救世报》让我来瘾了

  八年前,邻县安化一带开始流行“买码”。起初,我以为那边交通不够发达,要“买马”来代步或运送货物。后来在人们的哄笑声中才得知此“码”非彼“马”。他们说的“码”是地下六合彩中的数字。

  我的家乡地处宁乡、安化两县交界处。买码事情一出炉,立马翻山越岭传播开来。马会爆料要到邻县去买,小小的16K版模糊的白底黑字的复印报都要10元钱一张,还要排队领取。每逢周二、四、六,不少人集中到几家的院子里,反复研究,猜测。当时买中特码是赔40倍。巨大的诱惑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当年曾流行“一块钱,一担谷,一千块钱一栋屋”的说法。

  买码“写数”当时也要到安化才能进行。到了那天下午,从4点开始,去安化的路上摩托车、面的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发财梦。有时写数的忙不过来,我们都得排队耐心地等候。实在饿了,就到旁边的米粉店吃碗米粉。那时粉店老板只需将碗配好料,马上就有人端在手里定货,生怕别人抢走了。一时,粉店生意也异常火爆。

  报完数后,就打道回府。大家都集中在院里,一边谈论着自己对码报的独到理解,一边兴奋地等待晚上9:05搅珠开码。村庄里空前地热闹,大家见面不再问“吃饭没”,换成了“特码呢”。记得一次我看《特码救世报》,报上白小姐手中捧着“世”字,我灵机一动,单挑“27”,当时下注100元,结果中了,领回40张百元大钞。这下我就来瘾了,想起这天上真正掉馅饼,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呀。

  当时最流行的马会爆料是白小姐的《特码救世报》。一般一报在手,我们便从头开始研究。白小姐身上有七八个数码,我们就用排除法去“杀数”,“杀数”就是最不可能出的那个数,然后又用放大镜在右下角的“寻宝图”里去找“特码”,再又去研究“玄机一句中特”。后来不知哪里来的消息,说看电视“天线宝宝”,里面有玄机透露。于是,每天一到中央7套“天线宝宝”播出时,屋子里黑压压全是脑袋。大家屏息凝神,看节目中有可能出现的生肖。每次有“麦先生”、“麦太太”,小狗“菲多”出场,有次有人误打误撞包了狗的4个数,结果中了20元钱特码,得了800元,以后他每次看,才发现节目中总有小狗出场。天线宝宝看多了,分析也各有千秋。后来又看电视里的“炒菜”,看厨师菜的配料有多少种,用以判断特码是几。记得有次屋里争论不休,原来厨师把菜切了五下,有人认为是5;而有的认为切五下菜有六片,应该是6的特码。

  后来,我们又有新的码料,“金手指”抓码王,从提供的众多数字里去筛选,实在难以精确。整个村庄沉浸在买码的狂潮里,连地里的庄稼都成了“草盛豆苗稀”的真实写照。

  利用工作之便编织发财梦

  我当时是信用社的负责人。存钱、贷款都比较方便。那段时间,庄家至少要上5元一注才接数。整个小村庄每晚要提出十几万付码账,最多的一个晚上,我们村庄提走29万,中特码的只有几百元。上级闻到了风吹草动,要来查账,我几个要好的哥们就到别的地方提款过来补足,等检查的一走就又把钱还原。我的心开始动了,既然难中,何必把数报到别的地方,反正都是黑庄家。于是我开始暗中“吃数”,一个晚上赚个万儿八百不费吹灰之力。我沉醉在自己编织的发财梦境里。

  赚了一些钱后,胆子就大多了。乡亲们屡屡不中心有不甘,把自己的存款取了,然后又贷款。我所在的点上,霎时存款急剧下降,贷款急剧上升。

  我干脆不操心,每天就盼开码。继续独包独揽。一次吞了个特码,一看,要赔十多万,我像被电击了一样,直冒冷汗。为了不露馅,我把先前赚的全部赔上了。

  有了这次教训后,我小心谨慎多了。我把别人买的49个数的金额用年历反面全列出来,然后盘点,把风险系数大的抛出去。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又余了十多万。

  但乡亲们贷款的已越来越多了。到后来,庄家连一元一个数都接,有的甚至是毛票凑起的。人们买码热情没有消退,只要谁中了一点,就像给村子里注射了强心剂一样。政府开始采取打击措施,我们从地上转到地下,报数只需一个电话就行。人们已走火入魔,连宣传车上的标语“坚决打击买码行为”都被认为是“玄机”,晚上会出“马”肖中特。

  从孤注一掷到逃离村庄

  我在吃数的同时,也买数。有次包“红波”,连续二十期我都没中,并且我还单挑一个“冷码”,下注狠,结果滚地毯一般,钱越滚越多,那个码到过年都没出。我不但输光了积蓄,还欠了债。当时在外打工的人都喜欢把钱直接汇入我的账户,办理存储手续。于是我只得在做账时,回50000我就只入5000,用这种办法挪用其中款项,拆东补西,然后自己另外记下挪用的钱,想只要赚回来马上补上亏空。

  可是天不遂人愿。我的亏空越来越大,即使偶尔中几千元,也无回天之力了。一次,我孤注一掷,买了08的猪,结果中了,可等到我打电话联系时,那边是忙音,到最后拨打的是空号,我预感到黑庄家逃走了,我几乎彻底崩溃。实在感觉走投无路了,在农历七月初的一个早晨,我瞒着家人逃离了村庄。

  我来到广东,一边寻找打工的地方,一边想着那一摊子无法收拾的事。当我第三天实在忍不住打家里电话时,只听见老母亲凄凉的哭声。原来,信用联社已报了案,警察已到我家调查取证。保险柜里空无一文,我那些烂账目他们无法理清头绪。最难过的是那些打工者寄回的钱严重不符,父老乡亲都坐在我家等说法。家里不知我去向,警方要在网上“追逃”。

  我的天空霎时灰暗了。我坐在马路边,不知何去何从。一会,我就接到堂姐和堂姐夫的电话,他们正放暑假回来赶上了这档子事。我姐夫说要我赶紧回去,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承担,挪用的钱大家一起想办法还上,若暂时还不上就打欠条,逃避不是解决的办法。我跌跌撞撞回到家,不敢抬头面对曾经无比信任我的领导,不敢面对淳朴善良的乡亲,当看到与我朝夕相处的保险柜被众人抬上车时,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七年艰辛终于还清码债

  一切办妥后,我和妻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把3岁的孩子丢给了母亲。巨额的码债压在我的肩上,使我几乎不能呼吸。进厂后,我们埋头苦干,只要加班毫不推辞。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赶紧还钱。妻子极少买新衣服,尽管她年轻。她默默地为我节省着每一分钱。我不敢回想白小姐闯进我生活前的舒畅和悠闲,那时我的境况在村子里还算不错的。

  两年后的腊月,我回了一次家,看到我5岁的儿子,他脚上穿的白色胶鞋前头都破了,脚趾被一层难以辨认颜色的袜子包着,醒目地露在外面,像一颗在当风抖着的枯草。晚上我买了菜,我儿子盯着那一大碗肉,一边吃一边夹,那一顿至少吃了半斤肉。很难想像平日祖孙俩吃了些什么。

  我的心如在寒风中撕裂的伤口,是那么清醒地疼痛着。我抱起儿子,和母亲围在火炉旁,就那么默默地坐着,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当牛年的脚步渐渐远去时,我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码债。我仰望着湛蓝的天空,心底说不清的轻松。这七年,多少和我同龄的人都购房购车,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而我,却用七年的光阴和汗水,为一个虚幻的白小姐买单.……

  ■芥末味道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芥末嘟嘟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利令智昏。一个信用社的主管,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私利的欲望而丧失理智头脑发昏,陷入地下买码的圈套而不能自拔。不仅输光了自己的身家,还把手伸向了乡亲们打工存下的血汗钱……

  电影里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现实社会人要生存,要生活得舒适、体面不能离开钱,因为有较多的钱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金钱就更显现出它超乎寻常的魔力,为了几元钱而夫妻反目,为了几十块钱而举刀相向,这样的电视节目和新闻已不胜枚举。因此当有人制造了一夜暴富的肥皂泡的时候,渴望着富裕生活的人们把美丽的泡沫当做氢气球,竞相往里钻,直到泡沫破灭的那一刻自己摔得遍体鳞伤。

  这世界上本没有免费的午餐。看看那些害人害己的疯狂举止哪一个不是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陷入非法地下集资、非法传销、非法买码、聚众赌博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人们,当初都在做着一个同样的美梦——不劳而获地一夜暴富。而最后等待他们的不是牢狱之灾,就是家庭的毁灭。而这个信用社的主管在亲人的感召下,主动自首认错,虽然免除了牢狱之灾,但却是用7年的夫妻苦役和牺牲家庭幸福换来的,在这七年的父子分离打工还债的日子里,他那些昔日的同乡、同事有的已经买车买房过着他曾经渴望的小康生活了。一念之差也好,利令智昏也好,愚昧无知也好,世上如果有后悔药,我想他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只可惜后悔药任你多少钱也买不到。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不是没有,但砸到你头上的机会等于零,所以,咱们还是收拾起内心蠢蠢欲动的非分之想,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靠自己劳动和智慧赚钱吃饭,咱饭吃得香、觉睡得着、日子过得实在。

  ■读者声音

  何先生幼年生活贫困,是勤劳、坚强的母亲让他走进了校门。少年时他立下誓言要让母亲天天能吃饱饭,青年时代的何先生驻守高原边防,孤独、艰苦和随时面临的生命威胁没有吓倒他,因为有母亲,母爱是他顽强拼搏的原动力……

  思亲泪千行 尽孝要趁早

  老何的母子情深,真纯炽烈,感人肺腑,读来泪眼婆娑。在子女尽孝这一点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老话说得何其深刻而令人深思。年幼的时候,父母待我们如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那时我们不懂孝;而到了二十几岁,又开始忙于学业,忙于事业,忙着结婚生子,忙着陷入了“琐事”之中。殊不知,在我们忙这忙那的时候,父母却在慢慢地变老。 而父母呢,总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不想因为自己的年迈影响子女的事业和前程,即使自己受点苦受点累受点委屈也总是坚持不打扰、不麻烦自己的儿女。 于是我们做子女的就在父母刻意营造的“假象”中慢慢麻木,总觉得来日方长,自己尽孝的时间还多得是,尽孝的机会还数不清,直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

  天下的儿女们,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 。不要到父母逝去后才捧出几行愧疚的热泪,落下无尽的遗憾和忏悔……(袁礼成 28岁公司经理 )

  我们的母亲真棒

  看了何先生的故事,我深有同感,仿佛何先生讲的就是我的妈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妈妈含莘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心中只有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我的妈妈也是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被病魔夺去生命,我也没能见她最后一眼,这成了儿子永远的痛。“子欲孝而亲不在”,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每年母亲的忌日我除了怀念母亲之外,还要向母亲报告我的进步,把对母亲的愧疚弥补在父亲身上。“慈善人家出良子”,何先生要从丧母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把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变成工作的动力,因为我们的母亲真的很棒,让我们把母亲身上的这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带一带传下去吧。( 王德强 36岁 营销师)

  父母更需儿女的关爱

  生活中,常听人说,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就知道为人父母的不易,而这种“不易”,感受的却是自己,至于“自己的父母当时哺养自己的不易”却不见得去细细体会。在父母面前,儿女一味地只是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呵护。却没想到,年老的父母却更需要儿女的照顾。直到父母离去时,才会于痛失父母之时体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趁父母健在,还是多多照顾关怀他们,把老父老母当做自己的儿女那样去关爱;让他们时时感受到你们的关心和思念。这样,才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遗憾。(蔓蔓 文员)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