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严丽梅
3月30日起至4月2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中央八部委先后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均为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有一群人,因此在最近几天成为媒体追逐的核心人物,那就是从2008年5月起一直以“公民申请”方式执着地在民间推动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的“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团队。
昨天,在位于广东深圳深南大道凤凰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羊城晚报记者如约见到了这个全国独此一家的团队的“头头”———吴君亮。
吴君亮看上去有些疲惫。
“很忙吧?”
“这几天确实很忙,每天都有十几家媒体采访,还要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像这样受到媒体大规模的追捧,在吴君亮团队史上,已经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在2009年10月,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反复提交信息公开申请,吴君亮及其团队终于促成广州市财政局首开全国先河地在网上公开了广州市114个部门预算。
对此,《半月谈》的评价是:公民社会中公共财政的公开,是政府践行信息公开承诺、接受社会预算监督的重要表征。只有信息公开充分,才有参与的可能性和针对性,公民社会的进程才能加快。而敢于依法主张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不允许自己的法定权利被褫夺,这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一步,甚至可以看作是标杆性事件。
中国“预算公开年”
3月23日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把“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进预算公开透明”放在讲话的第二点。
3月25日 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开今年全国人大刚刚审议通过的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数据,在去年首次公开中央财政预算四张表格的基础上,把公开的范围增加到十二张预算表。
3月25日 广东省财政厅首次向社会公开经广东省人大审议通过的2010年省级一般预算收支表等,首开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先河。
3月30日 国土资源部公开2010年部门预算,成为第一个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
3月31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开2010年部门预算。
4月1日 审计署、统计局公开2010年部门预算。
4月2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2010年部门预算。
“我一直对公共预算问题感兴趣,这可能和我的学历、学术背景有关系。”吴君亮说。
正是这种兴趣,最终使吴君亮成为中国公共财政公开历史进程中的一位闪亮人物。
大洋彼岸,欣赏中国利改税
对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利改税改革,吴君亮高度评价:利改税完成以后,这个国家就变成靠税收来维持运转的国家,此时再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具体了很多。
“利改税奠定了现代国家制度和现代政府秩序的基本框架,中国由此开始一步步进入税收社会和预算国家。在我国,从利改税的税权意识,发展到预算意识,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从一个悄无声息的改革过程,慢慢发展成全社会的意识觉醒,这时,真正的改革高潮可能就会出现,社会的大变化也会随之出现。”
在吴君亮看来,始于1999年、源于内部、发端于上层的部门预算改革,发展到今天全社会对部门预算的高度关注,就是这样一个变革的过程。
“我习惯把1999年称为‘中国预算改革元年’。从这一年开始,理论上,我们提出了政府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统一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概念。技术上,预算科目的编制、表格的制定以及一些相关的软件系统的设置,都逐渐成熟”。
“当时,我们在海外看到国家在推进这些改革,心里蛮高兴,感到中国正在开始一场意义重大和深远、将会从结构上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改革”。
但是作为局外人,吴君亮没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我只能隔海远远地欣赏,留意其一举一动”。
归国之后,建网发函查预算
对国内部门预算改革这种远远“欣赏”的态度,吴君亮一直保持着,直到2007年。
“到了2006年,这样一场伟大的改革已经进行了7年,但还一直停留在内部推动层面,这是有问题的。预算改革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参与,意义不大。但是,如何把一个在内部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变成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广泛知晓的大的社会变革?突然有一天,我想到做一个网站,用来讨论怎样花我们的钱。2006年,‘中国预算网’的名字被我注册下来。”吴君亮说。
可是让吴君亮没有想到的是,通过所有的渠道,都很难找到有关我国各级政府公共预算的信息。
2007年,吴君亮回国后还一直想着这个事情。公司里的两个年轻人加入到他的团队中,他们是李德涛和万宇涵,都是“80后”,且均为海归。
“我们决定先把网站搞起来。”框架搭了起来,但没“真货”,“就好像请人吃饭没有菜一样”。
2007年5月,吴君亮看到了希望。
“当时媒体发布消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我们不是要建立法制国家吗?按照这个法规来申请预算信息,你就应该给我,不给,我就一直向你要,说不定我还和你打官司。”吴君亮团队着手准备。
2008年一放完五一长假,吴君亮团队就分头给中央20多个部委、全国2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的财政局提交了申请,要求公开部门预算信息。他们按照网上查到的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发出一份份申请电邮、传真或信函……在申请的结尾处,他们都附上了各自的身份证复印件,郑重其事地向对方亮明自己的“公民身份”。
“第一批投出去有六七十份。结果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吴君亮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开创历史,中央地方渐公开
2008年5月27日,对于吴君亮和他的队友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天。这一天,因为向他们公开部门预算信息,深圳也因此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向普通公民公开财政预算的城市。
但是,之后收到的各地、各部委的回复,把吴君亮他们从兴奋的高峰一下子抛落到谷底。
“全是拒绝,‘国家机密’、‘国家秘密’、‘这个事情与你们无关’……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后来和同伴们开会说,从法理、从道德、从情理上讲,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正义、道德、良心,天底下如果这三样都没有了,那就不要在这个国家生活下去。”
之后,吴君亮团队继续发出第二封、第三封申请,对每一个拒绝公开信息的部门的回复逐一回驳,来来回回七八次回驳,最多的达到13次。
“申请一次不行,申请100次行不行?一个人申请不行,100个人申请行不行?”吴君亮设问。
2008年10月、11月,经吴君亮团队反复申请,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也先后向他们提供了部门预算信息。2009年10月,吴君亮及团队又促成了广州市财政局开全国先河地在网上公开了广州市114个部门预算。
“目前部门预算公开,从技术上来讲没有困难。”吴君亮介绍说,根据财政部的部门预算编制规定,共有19个表格,常用的有12个表,还有专门的软件。“2008年时国家环保总局向我们公开的表格就有11个,多少人、每个人公用费用多少、什么标准,内容都很清楚;我们也看到,北京的标准实际也不高,比如说公用费用,行政一年是2.8万元,事业是2.7万元,勤杂是8000元,有多少辆车,车辆使用费是多少,都很清楚,还有买了多少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花了多少钱,出差补助多少,招待费多少,上面都有。”吴君亮说。
○吴君亮其人
吴君亮,深圳君亮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
1986年,吴君亮求学于休斯敦大学政治学院。此后十多年,在美国先后从事金融、地产、投资等行业,并曾任休斯敦美中商会会长。
因为被中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所吸引,加上对故土的留恋,在女儿离家读大学后,2007年,吴君亮回国。
此后,有钱、有闲的吴君亮在国内做生意之余,给自己明确了一个平常人玩得不多的“业余爱好”———关注公共预算。
○吴君亮说法
把预算比作相对论
纳税人应该很悲哀
“现在有人把预算看不懂的责任推给社会,极不道德!一个政府,部门首长负责制,如果你连一个预算都编不清楚,你怎么领导你这个部门?怎么负责?既然你搞得清楚,有的东西为什么又不拿给老百姓看?”吴君亮解释,从专业上讲,预算有类、款、项、目,通俗地说就是有大账、中账、小账、细账,但现在只给老百姓看一个大账,最多到中账,中账也不全。可老百姓最喜欢看的不是大账和中账,而是小账和细账,因为老百姓知道,小账和细账才有“真料”。
“现在公布出来的账本,老百姓当然看不懂,因为所有的线索一走到中账就戛然而止,线索突然中断,变成了迷宫,然后把这个责任甩给你,说需要专业知识才看得懂。”
吴君亮直言:“湖北省那位财政厅厅长,把预算报告比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真是无稽之谈。这样的财政厅长在湖北当官,那是湖北纳税人的悲哀。”
广州预算内地翘楚
有些地方尚可改进
吴君亮说,广州市公布的114个部门预算,是一个基本上可以看得懂的预算,是我目前看到的在大陆地区编制得最好的预算,不过还不够完美,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
比较一下已公布的中央部委和广州的部门预算,你可以看到,在广州的部门预算中,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很清楚;基本支出也很清楚,工资、津贴,车辆使用费用等都列了出来;在项目支出下也列出了各个项目的名称,很细。不过广州账本朦胧的地方是,具体到每个项目是怎么支出的没讲,如果把每个项目支出明细也拿出来,这本账就清楚了。
看了广州的部门预算后,很多人说,广州的“三公”消费支出不清楚,我说一旦项目支出下面有明细的话,“三公”消费支出就明白了。现在,很多“三公”消费支出实际上都在项目支出里面,但现在中央部委公布出来的预算,只有一个项目支出的大数,具体每个项目的名称都没有,广州市的部门预算就多走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