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难时刻,我们再次出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08:07  东方网-文汇报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高原小城玉树早春的祥和安宁。

  废墟下,被掩埋的数千生命等待救援;地面上,十多万受灾群众急需帐篷药品……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打响。面对生命的呼唤,疾驰而来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不畏艰险,与死神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出征,在人民需要的时候

  灾难袭来,人命关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同代表团陪同人员一起,急迫地分析国内发来的一份份灾情简报……胡锦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部队急灾区群众之所急,组织力量,奔赴一线,全力以赴支援地方抗震救灾斗争。

  4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贡献力量。

  争时间,抢速度,救生命!人民子弟兵再次吹响出征的号角。

  4月14日8时30分,地震发生41分钟后,兰州军区向部队发出预先号令。玉树军分区、玉树县人武部、结古兵站和某通信总站,地震发生后边自救边投入到抢救生命的战斗中。震后2个小时10分钟,兰州军区某独立步兵团全员出动,强行军16小时后抵达灾区。某摩步旅翻越4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连续30小时开进1500多公里到达灾区。新疆军区某陆航旅紧急从1700公里外起飞……

  武警总部几小时内下达3个紧急通知和2个部队开赴灾区的命令。驻玉树武警部队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武警青海总队3200名官兵从西宁和格尔木两路并进,向灾区摩托化开进……

  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人民空军又一次展开非战争军事行动史上大规模的空运行动。4月14日13时13分,空军第一架伊尔-76运输机紧急起飞;13时21分,第二架伊尔-76运输机紧急起飞;13时27分,第三架伊尔-76运输机紧急起飞。与此同时,空降兵部队1500人和100名伞兵连夜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准备……

  第二炮兵某基地官兵携带重型装备与医疗救护车辆,经过连夜急行军,于15日上午抵达灾区。四川省军区120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翻越二郎山,穿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昼夜兼程开往灾区。北京、济南军区和总参、总后有关部队纷纷前援。18支部队医疗队、1209名军队医护人员也紧急赶到。兰州、成都军区,二炮及总后等6所军队医院,承担起转运伤员的救治任务……

  到4月18日22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12693人,12535人到达救援一线。

  救人,不惜一切代价

  救人!争分夺秒救人!疾驰而来的各式迷彩成为峡谷中希望的绿色。

  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漫天烟尘还未散去,驻玉树武警部队600名官兵,就扑向废墟,全力抢救群众。哪里有呼救,他们就冲向哪里,用拣来的铁棍撬、镐头凿,更多的则是用手挖、用肩抬……震后6小时,他们抢救被压埋群众113人、救出受伤人员1100余人。

  深夜来临,指挥员“硬”着心肠召回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的官兵补充调整,然而大家却只啃了几口方便面,又走上街头岗哨担负起疏导任务。

  4月14日20时,伊尔-76运输机刚一停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官兵就从机舱跳了下来。

  接近4000米的海拔,很多人的双颊和嘴唇很快变得青紫。人手不够,医生、护士和机场的武警战士一起将2吨重的救灾器械与药品卸完。转运车辆不够,一部分官兵登车出发,剩下的,急得跳脚。

  驻宁夏某工兵团携带生命探测仪抵达灾区;空军雷达某团保障分队抵达灾区;武警驻甘肃某部抵达灾区……随着越来越多的救援部队的到来,废墟上希望的火苗越燃越旺。不懈的坚持和奋力的营救,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

  地震发生第49小时,藏族妇女卡吉获救;

  地震发生第53小时,女青年扎西央泽获救;

  地震发生第57小时,80多岁的老人吉嗄获救……

  在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里,解放军、武警官兵从废墟下成功救出1200人,救治伤员8714人,转移受灾群众4300人,转运物资3222吨,搭建帐篷608顶。

  绝不抛弃、绝不放弃,“黄金救援时间”虽已过去,他们仍在废墟中不懈搜索。

  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能多救一个人,累趴下也值!”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朱磊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救援官兵的心声。

  零摄氏度以下的严寒,使得废墟下的生命越发脆弱,留给官兵们的时间太有限、太紧迫,所有人都在拼命挣脱高原与高寒的绑缚,搜救!搜救!为了玉树,为了生命!

  关爱,用温暖驱赶伤痛

  来自解放军第四医院的外科医生李志刚,至今无法忘记抵达结古镇体育广场时的情景:上万名群众或躺或坐,密密麻麻地挤满整个广场,时高时低的呻吟和哭泣仿佛填满整个天地。一波波受伤群众相互搀扶着涌了上来。李志刚不眠不休地工作了20多个小时。

  与李志刚一样在拼命的,还有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队长、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还有一个上午连做9台手术的二炮医疗先遣分队;还有为了避免伤员截肢而在手术台前整整站了12个小时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生潘显明……

  白衣天使们捧出的一颗颗滚烫的心,驱走了灾区群众阵阵伤痛;迷彩帐篷上的红十字,更是点亮了无数双眼睛里希望的光芒。

  “感谢党中央、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灾区藏族人民的救星,我们永远铭记你们的恩情!”

  在玉树州综合职业学校,师生和家长在一块木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就是在大灾面前,人民群众为子弟兵立下的丰碑。

  这,就是军民生死与共,共克天灾的时代见证。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据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