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忠诚写在玉树

  他带领的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成为第一支抵达玉树地震灾区的公安特警队,为救援和防控灾区社会治安赢得了时间——

  4月20日,玉树灾区降温下雪,因高原反应,来自其他省市的特警被迫减员,而向学马带领的甘孜特警领到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新任务:4个警务区的巡逻防范控制工作和4个警务区的群众工作。

  从15日5时15分抵达结古镇到20日下午,向学马带领的这支特警队在玉树灾区已出动警力14114人次,车辆3075台次,处理案事件58起,调解纠纷338起,营救被困人员7人,挖掘出一具遇难者遗体。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称赞:“甘孜特警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公安特警队,由于你们的雷厉风行,为救援和防控灾区社会治安工作赢得了时间。”

  临危受命,誓言“绝不丢人现眼”

  4月14日清晨,在海拔3980米的色达县城,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向学马正带领120名特警开展高原适应性训练。

  7时49分,毗邻甘孜州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很快,向学马接到命令,立即率队赶往青海玉树灾区救援。不到1小时,70名特警队员已整齐列队站在运兵车前。

  “我们是代表甘孜州人民,代表四川公安出川救援,绝不能丢人现眼!”向学马的动员只有3句话。

  兵分两路,向学马带两辆越野车抄近路,翻越冰天雪地的乃龙山先期到达灾区,了解情况,领受任务;70名特警经炉霍,过甘孜,翻越5000多米的海子山,在冰雪、泥泞路上前行,行程400余公里,历时11个小时35分,于15日凌晨5时15分到达震中结古镇。

  由于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公安特警队,

  协助当地公安机关维护正常救灾秩序的任务就落在他们肩上。

  向学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凭着简易的工具,他率领70名特警,分成3组在废墟中搜寻生命,协助专业救援队维护营救现场秩序,展开营救、巡逻和防范控制工作。

  16日中午1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民族旅店实施救援。现场围观人员和受困者家属太多,如不及时劝离,将影响专业救援,造成二次伤害。向学马带领10余名特警到现场维护秩序。被困54小时的13岁藏族女孩次仁拥青顺利获救。

  17日中午1时许,国家救援队通过生命探测仪发现垮塌的结古寺宾馆内有生命迹象,向学马带着40名特警配合营救。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营救战斗中,救援队员和特警克服恶劣气候环境带来的诸多困难,不抛弃,不放弃,至晚上8时45分,终于将被困在废墟下85个小时的藏族男青年抢救出来。

  他连续19个小时没有下一线

  大灾之后的玉树,群众情绪很不稳定。向学马带领48名懂本地语言和熟悉当地风俗习惯的民警,分成24个小组,向牧民群众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及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怀,让大家安下心来。他还带队深入城区各主要街道和辖区各交通要道,展开拉网式巡查,并设立流动巡逻报警点,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灾区的治安稳定。

  向学马把以身作则当成带兵之道,常常对部属说:向我看齐。

  进入灾区后,哪里有危险他就到哪里,哪里最困难他就先到哪里,连续19个小时始终

  没有下一线,直到16日中午才到车上休息了2个多小时。15日至19日,4天5夜,他每天只能睡两小时。夜间民警们还能轮流休息,而向学马仍要四处巡视。

  牦牛广场帐篷村,丢弃的垃圾、食品等发出阵阵恶臭。向学马带领20多名特警从早上干到中午,将帐篷村收拾得干净整洁。

  17日下午,青海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何挺来到特警支队营区,握着向学马的手动情地说:“甘孜特警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提起甘孜特警,汉藏群众竖起大拇指

  短短几天时间,一提起甘孜特警,结古镇汉藏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次夜间巡逻中,向学马发现4个外地民工蜷缩在一墙角处,便上前询问。当得知他们是来自重庆江津的民工,已一天水米未进,想回家又没有路费,想留下又没有吃住时,向学马立即叫民警去拿牛奶和面包,并他们安顿在帐篷里。

  17日上午,向学马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几个女人在危房中搬运物品,立即上前制止。这家人告诉他,男主人在外经商,家里值钱的东西全留在危房内,她们担心被盗。向学马冒着危险进入房里,帮忙把贵重物品搬出来。一家老小感动不已,女主人双手合十,连声道谢。

  18日上午,一个石渠牧民找到向学马说,他的表哥一家大人全在地震中遇难,只剩下3个孩子,请向学马帮忙把帐篷送到表哥家里。向学马二话不说,立即派几名特警领回帐篷,用车送到几十公里外的牧民家中。

  曾刚史涛阚开元四川日报记者陈科

转发此文至微博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