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年前幼子在福建泉州街头丢失,父母举债苦寻无果求助兰州警方—— DNA“上网” 一家人团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9日20:05  兰州晨报

  5月6日上午,在兰打工的重庆农民冉兴发一家,怀着感激的心情来到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和刑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实验室,送上写着“品德高尚,热心助人”的两面锦旗,衷心感谢兰州刑警帮他们找回丢失7年的儿子。

  泉州打工 幼子不慎丢失

  2002年,原在兰州务工的重庆农民冉兴发想到沿海城市找份报酬高一些的工作,遂带家人到福建泉州打工。2003年2月18日下午2时许,冉兴发一家人在泉州街头一家小饭馆吃饭,吃饭中间,冉妻忽然发现几分钟前还在桌旁一起吃饭的年仅4岁半的儿子小军不见了,夫妻俩急忙跑出饭馆寻找,但找遍了泉州城也没找到。一家人心急如焚,只好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复印了1万多份寻人启事,雇了8个人在泉州、荆州、水头、南安、丰州、厦门、福州等地张贴寻找,还在当地报纸、电视台发布了寻人启事。

  夫妻俩在泉州找了很长时间,始终没发现小军留下的任何痕迹。2003年7月,冉兴发与家人带着伤心离开泉州,返回了兰州。

  苦寻七年 背负沉重压力

  到兰州后,冉兴发和妻子一面打工,一面继续打听儿子的消息。2004年7月和2005年8月,泉州警方先后发现两个男孩的情况和小军相似,冉兴发一家两次奔赴泉州,结果均失望而归。

  2006年,冉兴发在报纸和电视上得知河南警方在新乡解救了一批被拐卖的儿童,两口子带着希望赶到新乡,但在被解救的孩子里没找到小军。此后的两年里,冉兴发再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为了寻找儿子,冉兴发一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甚至借了高利贷,几年时间共耗费15万余元。即便如此,他们始终未放弃过找到儿子的念头。

  网上查找 带来一线希望

  2009年的一天,冉兴发在网上看到一则公安部开展在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的消息,了解到国内已建立了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的DNA数据库,再次点燃了他找到爱子的希望。

  一天,他在网上发现湖南警方公布了一批被拐卖儿童的照片,其中有个孩子和小军很像。他来到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请求民警给他和妻子做DNA鉴定。刑警支队六大队民警杨生波将其遭遇向领导进行了汇报,支队特事特办,为其做了DNA采集,并将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的DNA数据库,同时免去了相关费用。不久从湖南传来消息,经过DNA数据比对,那个孩子不是冉小军。

  DNA比对 泉州找到儿子

  正当冉兴发两口子再次陷入绝望的时候,今年4月的一天,杨生波打来了一个电话,让冉兴发的神经重新兴奋了起来。

  原来,泉州警方发现兰州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录入的冉兴发夫妇的DNA数据后,与泉州市儿童福利院一名叫兰小卓的男童的DNA相符。冉兴发夫妇迅速赶往泉州并做了DNA鉴定,证实“兰小卓”就是冉小军。冉兴发夫妻迫不及待地来到泉州市儿童福利院,当院长把“兰小卓”带到他们面前时,冉兴发两口子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失声痛哭。

  据儿童福利院档案记载,2003年2月18日下午2时许,趁家人不留意,小军独自跑到街边玩,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巡逻的民警看到哭泣的孩子,问他的名字,因孩子太小,加上说的是方言,民警错把“冉小军”听成了“兰小卓”。因找不到孩子的父母,民警后来就把他送到了儿童福利院。

  回到兰州后,冉兴发一家人特意制作了两面锦旗赠送给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DNA实验室以示感谢。冉兴发告诉记者,兰州刑警是认真负责的好民警,他们一家人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令他们重新团圆的民警!

  本报记者 宋维国 通讯员 秦明 张炜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