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12,北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05:10  舜网-济南时报

  

5.12,北川
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全国晚报记者集体吊唁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特派记者赵治国 孙华 摄

  望乡台上,湔水河畔,朵朵黄菊在风中摇曳;

  残楼破瓦,碎石废墟,支支香烛在空中迷漫。

  毛坝中学的遗址前,昔日学校操场上的五星红旗依旧在迎风飘扬,篮球架还立在废墟之上,只是,逝者已长眠,生者在垂泪……

  5月11日14:00,本报记者与全国晚报百家媒体的160多名记者在5·12地震遗址纪念碑前集体吊唁遇难同胞,献上一枝黄色的菊花,祈祷逝者安息。

  三道拐是进入北川老县城山路上的最后一个制高点,地震发生后被当地人称之为望乡台。站在这里,北川老县城一览无余:山上的巨石滚落在路边,泥石流把两侧的青山撕开了一个个醒目的伤疤,一座座倒塌的楼房边,湔水河哀伤的流过。而此时,望乡台已成为祭祀台。

  地震前的照片还在叙说着北川昔日家园的美丽,两山夹一沟,湔水河穿城而过,青山绿水,是大禹故里,西羌明珠。但眼前的废墟,破败的街道,却让昔日美丽的景象变得恍惚起来。

  在毛坝中学的遗址前,这里就是5·12地震的主祭祀台,也是主要祭奠地。苍松翠柏,无数朵小白花夹在其间;城区里不断播放着哀伤的音乐,每一个人走到这里都放慢脚步,生怕惊扰废墟下的亲人。

  北川职业中专的高三学生杨彬彬坐着轮椅,在3名同学的陪同下来到这里祭奠地震中遇难的同学,送上鲜花,点燃火纸,17岁的杨彬彬泪流满面。5·12地震发生时,上课铃刚响过不久,他们刚踏入教室,就被困在废墟下。5月15日晚7:00,杨彬彬被救援的部队官兵从废墟下救出来,而他永远失去了双腿。

  在祭祀台的后面,半山腰上的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坍塌的碎石里,一个篮球架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昔日的毛坝中学。毛坝中学在地震中损失惨重,除几个外出活动和上体育课的班级外,仅30多人幸免于难,大部分师生被埋在废墟下。在废墟的一个石板上,上面摆放了两盆万年青,石板上写着:“朱亚兰,姐姐爸爸妈妈想你,我们来看你了”……

  毛坝中学的废墟边上,不少家长为在废墟下的亲人献上鲜花。“我的15岁的儿子上初三,那一天……”还没说完,一位母亲已哽噎地不能成言。记者不忍再问。

  一对夫妇怀抱着1岁大一点儿的女儿,在湔水河畔祭奠地震中遇难的儿子。1岁多的女儿安静地看着,她用小嘴亲吻着妈妈脸上的泪痕。远处,一对老年夫妇买来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模型,轻轻地点燃烧掉,轻烟袅袅中,母亲热泪纵横……

  走在老县城的街道上,瓦砾,折断的钢筋,水泥碎片,夹杂着彩色的衣物和家具,还有破旧的摩托车,昔日的繁华和热闹似乎就在昨天,但此刻你只能沉默不语,长久伫立。

  伤痛,可以放在心底,生活,总要继续向前。“保护地震遗址,让遇难同胞安息”,“告别伤痛,面向未来”,“告别破碎老县城,走进美丽新县城,共享美好新生活”……这样的标语在老县城里随处可见。

  还是走到那三道拐上的望乡台吧。再回望一眼那废墟中的家园,转过头,一个新北川正拨地而起。

  北川,向死而生。

  时报北川5月11日电

  特派记者赵治国 孙华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