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游客,越来越“可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08:27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杨群

  5月11日 晴转多云

  下午,走出13号线的世博大道站,看到身边一对母女在找英国馆。妈妈指着不远处两名志愿者说:“要不去问问他们?”女儿却展开翻得有些皱巴巴的园区导览图说:“不急,先研究一下,我们现在葡萄牙馆旁边……看,英国馆在这里!”于是她拉着母亲快步找去。

  世博会开园后,游客们一天天多起来,参观素养也在悄然提高,变得越来越可爱。

  尽管园区内到处都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小白菜”的志愿者,但游客们大多会很认真地研究地图、看指示牌,实在无法找到目的地,才会开“金口”求助于志愿者。我想,这也许是游客们对志愿者的一种尊重,让他们可以帮到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是否善于查看地图,也应是文明游园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相比刚开幕那几天,游客们找不着北张口就问“德国馆在哪儿啊?”“怎么去日本馆呀?”这几天,游客们还相互做起了“问路志愿者”。

  “谢谢你们耐心听我讲完,”在意大利馆内一处零碳排放房屋模型旁边,工作人员讲解完后,略带害羞地对三四个北方客人说。那几个游客反倒不好意思了:“没有你这样详细介绍,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普普通通的房屋模型,藏着那么多节能、减排新技术。”这一幕令我印象深刻。上一次采访意大利馆,我看到不少游客只是“到此一游”,拍照留念,至于展馆主题、展品故事,大多一知半解。看得出,他们的游览目的是多到几个馆,看不看得出门道,还在其次。而现在,游客们的脚步慢了,聆听讲解更认真了。一些游客每拍摄一张展品的照片,还不忘拍下展品说明文字,以便回家细看。

  怎么看世博会,倒是个问题。除了声光电等新颖刺激的展示手段,有些看似简单的展项,背后蕴含了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理念,需要放慢脚步耐心聆听。而如果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小一点的展馆十分钟就走到出口了,这样的参观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指标之一,是看他们人均每年参观博物馆、展览的次数。拥有与高水平展览相匹配的欣赏水平和观展素质,应该是上海世博会带给更多国人的一道新课题。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期间,在展馆外排一次两小时以上无人插队的长队,在游览偌大的园区时学会看导览图、查公交车时刻表,仔细听完讲解员的介绍,这些不经意的世博细节,将会成为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