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写]再访地震遇难者公墓 用心缅怀才能面向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12:09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汶川5月12日消息(记者白杰戈)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时05分报道,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的“5·12”地震遇难者公墓,在渔子溪村的半山坡上,今天来扫墓和祭奠的人比前几天都要多。映秀今天是阴冷的天气,雾气到现在还在弥散,而在山坡上公墓里的感觉,就是分不清哪是雾哪是鞭炮、香烛、纸钱腾起的烟。除了不时可以听到鞭炮声之外,山坡下面,映秀镇上重建工地机械的声音非常的清晰。缅怀过去和重建未来两种声音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山坡下的映秀镇,地震留下的废墟基本上只保留了璇口中学的遗址,其他地方以前大片的活动板房现在是工地,好多的楼房已经封顶。预计今年“十·一”国庆之前,映秀镇幸存的居民可以搬回来住进新房。

  汶川地震遇难者公墓就在渔子溪村与映秀镇山坡上,去年,记者在这里遇到了马福阳和胡建国两位老人,一位拿着竹编扫帚,一位拿着竹夹子顺着山坡清扫祭奠者不慎留下来的杂物,从2008年6月25日公墓正式命名的那天起,他们就在这里守墓陪伴着在映秀镇遇难的数千亡灵。

  今年,已经有人接替他们的工作了,他们只是在有时间的时候过来转转。两位老人在渔子溪村的家里,快70岁了,精神状态还不错,孩子都在外面工作,家里边有事忙不过来,没有办法接受采访。胡建国老人的孙子胡正军也埋在这片公墓,他是在映秀小学遇难的,只有11岁,在公墓里只有一个大概的位置,没有立碑。两位老人告诉记者,埋葬的人数据说超过了三千人。

  埋葬遇难者的土地上已经长出了一些黄色的小野花,像胡正军小朋友这样没有立碑的人很多,远远多于立碑的数量。立碑的也有不同,有孩子给父母立碑的,有妻子给丈夫或者丈夫给妻子立碑的,还有父母给孩子立碑的,还有单位给遇难的员工集体立碑的。公墓里有一个区域是武警战士的墓碑,一共八个,他们曾经都是阿坝州武警支队的战士,在地震中遇难了。

  有一对从河南郸城来的夫妻,他们的儿子孙奎,就是这八名牺牲的武警之一。孙奎是1987年1月出生的,2005年加入了武警部队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他的父母说本来他2008年要回家探亲的,但是因为有任务,没有能够实现。2008年5月12日的上午,他们通过一个电话,匆匆忙忙的挂了。事实上孙奎的遗体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父母扫的是一个空墓,爸爸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跟孙奎和他的战友们说话。有些来吊唁的群众跟遇难者的家属说话,孙家田就指着墓碑说,这是我儿子。一位重庆来的女士拉着孙奎母亲的手跟她一起掉眼泪,另一位先生拍着孙先生的肩膀,用力握着他的手。

  这些武警战士像孙奎一样很年轻,最大的1986年生,最小的1989年10月出生,在遇难的时候没满19岁。他们墓碑上都统一镶嵌着照片,部队的时候统一拍的,红色的背景,穿着绿色的武警制服,脸上还带着孩子的稚气,永远这样年轻的样子。有的墓碑上的照片已经褪色了,有的泛着淡淡的蓝灰色。

  祭扫的人流高峰还在持续,山下的路上有交警在疏导交通,周边的香烛、纸钱、鞭炮、菊花等等祭扫的用品也是供应充足的。公墓里工作人员一直在清理鞭炮的残渣和垃圾,地上都是碎石块,他们要一点一点儿用长竹夹子来夹。

  公墓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在这儿不用做特别的事情,看着来往的人,墓碑上的名字就会被强大的悲伤的气氛感染。只有用心的记住每一个逝去的人,用心记住灾难才能够更好的面向未来,像胡建国老人说的,去世的人就去世了,但是活着的人要更好地建设未来。

  热搜词汶川 两周年 芙蓉上教材南澳一号电视版《手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