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06:12  大众网-大众日报

  30年前,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把计划生育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该如何认识推行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当前人口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们对省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作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要发表《公开信》,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新闻发言人(以下简称新):《公开信》是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从人口急剧膨胀的严峻形势出发,为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的倡议。

  从基本国情看,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匮乏等等,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论总量,中国堪称地大物博、经济大国;论人均,则各项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人口发展情况看,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泰民安,人口迅猛增长,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60年代中后期、80 年代中后期先后出现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在30‰、20‰上下,最高时分别超过 40‰、30‰。人口总量由新中国成立时的 5.4 亿,1957 年增长到 6.5 亿,1969 年达8亿,1978 年逼近10亿。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到吃饭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乃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先后指出“人口非控制不可”;“人多是中国最大的难题”,“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

  随着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计划生育实践逐步深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工作被提出,20世纪 50、60年代,主要是宣传提倡节制生育;70年代起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现代化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计划生育被提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走上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生育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从70 年代初提倡“晚、稀、少”,到 70年代后期“最好一个,最多两个,间隔三年以上”,再到《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由越来越严峻的人口形势决定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受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正是新中国第二次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开始和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即将到来之时,全国每年 2000 多万人进入婚育期,年净增人口在1500 万人左右,人口总量过大、增长过快,给“三步走”战略目标实施构成巨大挑战。为此,197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把人口增长过快势头控制住。1980年中央发表《公开信》,倡议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执政党和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会关注人口问题,人口过多、过少都不行,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控。

  记:《公开信》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和历史贡献?

  新:《公开信》对动员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号召全国人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轰轰烈烈、扎实有效地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立为第一项基本国策,同年写入新颁布的宪法,200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法》颁布。中央先后于 1991 年、2000 年、2006年三次下发《决定》,连续 15 年召开座谈会,就人口计生工作做出指示。在《公开信》发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山东省委三次下发通知,四次召开地市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就贯彻落实《公开信》进行部署。此后,省委、省政府坚持年年召开高规格会议,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实践的深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响应。早在 1979 年,荣成埠柳公社北城大队农民鞠洪泽、鞠荣芬等7对夫妇率先提出《为革命只生一个孩子》的倡议书。《公开信》后,各地掀起自愿报名只生一个孩子的热潮。1980年末全省报名夫妇 117万对,占已有一孩夫妇的 77% 。目前全省独生子女家庭达 850 万。30 年无违反政策生育的村有5000多个。

  独生子女家庭的涌现,极大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30年间,全省共少出生5000 万人,育龄妇女一生生育孩子数由70年代的3.54个下降到目前的 1.6个左右。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社会抚养比下降,营造了40年的“人口红利期”,直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9年全省人均GDP 35796 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328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18038.2元,人均受教育年限8.25年,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4 张、拥有医务工作者43 人。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为尽快实现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极大地减轻了耕地、淡水、能源等资源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公开信》发表以来人口计生工作有哪些成功经验?

  新:《公开信》之所以能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中国能够创造人口有效控制举世公认的奇迹,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是从国情出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群众婚育观念、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 两个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第一要事”、“第一难事”的性质不会改变,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不会改变,必须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生育政策持续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持之以恒。

  二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主导作用。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紧紧依靠群众路线,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使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计划生育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要保障。

  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现实利益的有机统一。广大群众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对国家和社会是一种贡献,对个人意味着奉献。党和政府在推行计划生育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切身利益。早在《公开信》中就提出在入托、入学、就医、招工、住房等方面,要照顾独生子女及家庭。此后,逐步形成了激励与制约并举、多层次结合、全方位融合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目前法定层面的激励政策有: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免费。全省各级每年投入 20 多亿元用于落实法定政策,惠及群众近千万。与此同时,各级、各相关部门在社会公共政策中注意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涵盖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保障、救助以及政治待遇等近 20 个领域。实践证明,兼顾国家与群众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记: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如何认识和应对?

  新:中央早在《公开信》发表时,就曾对一些人担心将要出现的人口老化、性别失调等问题作出预测分析和回答。当前,这些问题逐步显现,大家对此比较关注。对这些人口问题必须全面客观地来看待。一是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首先,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其次,由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是必然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不是坏事、是好事,不是危机、而是机遇。我们的老龄化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使少儿人口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升高的结果,老年人口的总量并未增加。反而因少儿抚养比下降,更有利于集中财力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这也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历史机遇。否则,如果多生孩子,老年和少儿人口同时增加,社会负担加剧,更不利于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因此,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二是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和性别偏好问题,直接原因是一些地方计划生育工作失控导致的。从山东来看,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低生育水平稳定的大部分市、县,性别比都基本正常,而合法生育率低、低生育水平反弹的市、县,恰恰都是性别比失调的地方,两者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性别比失调与违法生育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治理性别比失调问题不能与稳定低生育水平割裂开来。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政策外生育,是治理性别比失调的有效措施;治理性别比失调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三是关于劳动力问题。根据人口发展预测,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范围内都将迎来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个高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将长期存在。再过10年、20年甚至30 年,“就业”永远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中国面临的不是劳动力数量问题,而是人口素质问题。正确的选择不是放开生育,而是加快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记:如何认识和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系?

  新:2006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现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必须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论断完全符合山东实际。

  通过全省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核查,可以对目前的生育水平和形势有一个基本判断: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违法生育反弹,少数地区呈蔓延趋势,形势不容观;二是低生育水平的实现和稳定都是靠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取得的,并不是人口发展的自然现象,反弹的压力很大;三是低生育水平最终稳定取决于人们婚育观念的根本改变。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比实现低生育水平任务更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涵义,包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人口内部数量、素质、结构之间两个层面的统筹。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数量问题是实现“两个统筹”的主要矛盾。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两个统筹”都无从谈起。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过程。因此,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前提条件、衡量的首要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必须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推进人口问题统筹解决。

  关于生育政策问题,社会上比较关注,有一些不同的议论和观点。对此中央领导强调,要坚持人口计生工作大的方向不动摇,保持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山东来看,实行的是比较完善合理的多元化生育政策,而不是单纯的一孩政策。在城市,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农村是一孩半政策,还有一些符合省《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况经过审批允许生育二胎。另外,我省《条例》还规定双独结婚可以生育二胎,随着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政策生育率将从目前的1.42逐步过渡到 1.6 左右,生育政策也就顺其自然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要认识到,决定生育政策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的需要,而不是人口自身。只要人口计生工作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就要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首要任务,保持生育政策持续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持之以恒。生育政策既不应收紧,也不应随意调整放宽。关键是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千万别折腾。

  记:那么,立足山东省情,我们应确立什么样的人口发展目标和工作指导?

  新:我省是人口大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口密度均居全国第二。2009 年末,全省人口总量已达 9470 万。由于我省人口基数大,净增量高,即使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十二五”期间全省人口出生预计每年仍在120 万— 130万人,自然增长在 60 万— 70 万人。任何政策的松动和工作力度的减弱,都会对我省2020 年人口不过亿即回落的控制目标带来冲击,并直接延缓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会对全国人口控制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从省情出发,牢固树立人口忧患意识和人均意识,增强人口大省的责任意识,毫不动摇地把人口计生工作抓紧抓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要把握三点:一要坚持人口计生工作的大方向不动摇。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首要任务,保持生育政策持续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持之以恒。二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不动摇。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群众路线,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依靠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要完善“三个工作体系”。坚持鼓励与制约并举、政府和社会组织互动、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坚持行政主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坚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避孕节育措施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优生优育等健康服务,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牢固确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对形势的认识,时时刻刻要有忧患意识、事事处处要坚持实事求是;工作标准,坚持数字实事求是、工作扎扎实实;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上级精神、外地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文章。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